倭寇隻用幾十人便殺瞭戮明軍數千人,明軍為何這麼弱?
雖然幾十個倭兵,殺死明軍幾千人,這聽起來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但相關史書記載,確實是真有其事。所以,我們不得不要承認,在當時明朝軍隊的戰鬥力確實非常的弱。

當時的情況是,明朝也隻剩下戍守長城一帶的邊防軍還有較強的戰鬥力外,內陸的地方軍大多數確實戰力低下。這種情況一直在戚繼光的戚傢軍出現後才得到改觀。
可能有人會說,當時廣西一帶壯族、土傢族的狼兵和土兵,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不過,到瞭明代的到明代後期,狼土兵的戰鬥力也明顯下降。
《明史紀事本末》就曾這樣記錄,當時,廣西的田州土官就曾帶狼、土士兵到蘇州去。聽說狼兵到瞭,當地人稍微放瞭點心。可是,在一次遭遇戰中,狼兵遇到幾百個倭冠,經過激烈的交戰,並未取勝,反而有鐘富等十幾個頭目都戰死瞭,死傷瞭很多士兵。這樣一來,倭寇就更大膽瞭,因為發現狼兵也不過如此。
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引狼、土兵至蘇州,聞狼兵之,人心稍安。趙文華至松江,因謂狼兵可用,厚犒之。使擊賊至漕涇,遇倭數百人,戰不勝,頭目鍾富、黃維等十四人俱死,失亡甚眾。於是賊知狼兵不足畏,復縱掠如故。”《明史紀事本末》 卷五十五

本以為狼兵與土兵可以讓倭寇囂張的氣焰給打壓下去,誰知道,狼土兵也敗瞭。倭寇於是更加肆無忌憚地在杭州一帶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一次,倭寇隻有六七十人人,就行進數千裡,殺傷我方人員達四五千人,歷經瞭八十多日才把這一幫人給剿滅。
“賊自紹興高埠流劫杭、嚴、徽、寧、太平,犯南都,六七十人經行數千裡,殺傷無慮四五千人,歷八十餘日始滅。”《明史紀事本末》 卷五十五
至於題主所說的倭寇五十餘人殺明軍千人的事件,應該是嘉靖三十四年四月發生的事,不過隻是殺戮瞭一千餘人,而不是五千人,應該是和上一段的事件混淆瞭。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倭寇有50餘人,從山東日照登上陸地,流竄數於兩省之間,殺戮瞭千餘人,後被徐邳官兵殲滅於馬頭鎮民傢,斬首敵人四十一人。此事記錄於《嘉靖東南平倭通錄》當中。
倭寇幾十人人就敢登陸殺戮,終其原因,還是當時明朝的軍隊戰鬥力實在太差勁瞭。當時,沿海各省以及從內地調去的軍隊,包括狼兵、土兵,實力都是如此。

後來,還是戚繼光建立的戚傢軍,才靠著強大戰鬥力,徹底打敗瞭倭寇,換來瞭沿海的和平。
但這並沒有根本改變明軍羸弱的現象,到後來清軍入關以後,明軍更是不堪一擊,20萬以上大軍一觸即潰,不戰而降的事件時有發生。
所以說,軍隊的戰鬥力低下,很多時候並不是軍隊或士兵本身的原因,而是和統治者(明朝末年朝廷)的腐敗、無能是分不開的。當一個封建政權快要傾倒的時候,他從裡到外都已腐爛不堪,不管在外的將士多麼舍生忘死,也無法改變戰敗的結局,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