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龍灣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敗的

龍灣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敗的

時間:2019-09-10 09:36: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龍灣之戰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當陳友諒攻下瞭應天之後,朱元璋內部產生瞭一些矛盾。而這個矛盾就集中於戰還是不戰,逃還是不逃這個焦點之上。就在大傢七嘴八舌眾說紛紜的時候,朱元璋手下的一個天文學傢站出來大聲疾呼,冷靜的分析瞭陳友諒一個致命的缺點,並且斥責瞭那些想要逃跑的人。而朱元璋的想法和這個天文學傢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他也認為陳友諒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非常的驕橫。所以隻要略施小計,便可以讓他輕易地率軍深入,然後在內部打他一個伏擊。一開始朱元璋其實也是沒有多少勇氣的,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泥腿子出身,並沒有那麼強烈的統一中國的事業雄心。但是這個書生氣非常濃厚的天文學傢給瞭他莫大的鼓勵。他想連一個天文學傢都有這麼大的勇氣,那麼我本身就一無所有的話,那就可以放手去幹。朱元璋站瞭起來,做瞭最後的拍板說就在這裡,我們跟他決戰。

穩定瞭內部以後,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如何引誘陳友諒率軍深入。朱元璋手下的謀士一大堆,他們紛紛說,要不先攻下太平,然後在與陳友諒決戰,或者又說趁陳友諒,根基未穩,馬上跟他決戰。面對各種各樣的建議,朱元璋表現出瞭他的軍事才能,他說攻擊太平,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不一定攻得下來,即使攻下來瞭也沒辦法守住,所以主動出擊是不可取的。因為貿然出擊的話,要是沒辦法和陳友諒決戰,那麼我們就會陷入被動。講完之後朱元璋說瞭一句話,他指著應天城外的龍灣說,就是這個地方。朱元璋詳細的分析瞭自己的劣勢和陳友諒的優勢,他必須把陳友諒引到岸上來,讓他進入預定的伏擊地點。他分析瞭陳友諒的進攻方向,他認為陳永亮的水軍會順著秦淮河進入,並直抵南京城下。而在這條路的過程中隻有一個阻礙,那就是江面上的那座江東橋。朱元璋知道,要是陳友諒走這條路的話,朱元璋基本沒有勝算。所以他要逼著他改道走。

朱元璋召集瞭他的智囊團,他們多數都是和他從濠州打到現在,每一個人都是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朱元璋非常的相信他們,他自信的宣佈瞭他的計劃。同時他開始佈置任務,他命令,守在城北方向的邵榮放棄陣地,讓他空出那個陳友諒的墓地龍灣。然後他命令常遇春,徐達等人帶著部隊潛伏在龍灣和南城,隻要陳友諒進入這個伏擊圈,就馬上進行攻擊。最後他自己帶著其餘部隊駐紮在獅子山,作為最後的決戰力量。

而此時徐達提出瞭自己的疑問,他說如果陳友諒走水路攻擊應天的話,那麼這個計劃是無用的。朱元璋笑瞭笑,然後指這一個將領說這就要靠你瞭。這個人是康茂才。這個康茂才早就投奔瞭朱元璋,但是他依然還在陳友諒手下當大將,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雙面間諜。康茂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很早就和陳友亮溝通好瞭,說他即將倒戈一擊,並建議陳友諒從水路攻擊。並且表示他會把阻擋水軍前進的阻礙給拔掉。陳友諒大喜,他覺得自己勝券在握。

而朱元璋便命令李善長連夜在原來的基礎上造瞭一座石橋,正是這座石橋逼的陳友諒不得不放棄水路轉而從陸路進攻。陳友諒按著康茂才的約定來到瞭江東橋,他以為康茂才已經在那裡等著他瞭,但是夜色之中四周寂靜。陳友諒發現康茂才所說的木橋變成瞭石橋,陳友諒瞬間覺得自己中計瞭,但是很奇怪的是沒有朱元璋的部隊沖殺出來。這一下把陳友諒給整蒙瞭,完全不知道搞什麼鬼,還不知道康茂才已經背叛瞭自己,以為他有什麼事情來不瞭。而此時他的弟弟已經率領一萬人攻占瞭龍灣,並且在等待陳友諒大部隊的到來。陳友諒想瞭一下,那就去龍灣登陸吧。

就這樣,陳友諒順利的鉆進瞭朱元璋設的圈套。陳友諒一登上龍灣四周便是喊殺震天,湧出無數的士兵,瘋狂的沖擊陳友諒的部隊。陳友諒在匆忙之中跳上一條小漁船開走瞭。這一戰陳友諒死傷將近三萬人,戰船基本被朱元璋給繳獲。此戰之後,陳友諒的力量一落千丈,基本沒有瞭和朱元璋相抗衡的能力,陳友諒已經敗瞭。陳友諒失敗自己手上還是敗在瞭朱元璋的智謀之下?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看來陳友諒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他自己的性格缺陷。驕傲自滿是行軍打仗中最為致命的一個缺點!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