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商聖”范蠡的為人之道,所以最後能全身而退

商聖”范蠡的為人之道,所以最後能全身而退

時間:2019-09-10 13:35: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范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范蠡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他曾輔佐越王勾踐完成復國,幫助他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但很多人不知道,范蠡還有另外一個稱號,那就是“商聖”。范蠡富甲天下,他三次散盡傢財,又三次重新發傢,可以說是相當的傳奇。

那為何范蠡能夠三次散盡傢財又能重新發傢呢?這跟他的為人處世有關系,學會范蠡的行事風格,你也會受益良多。

1、知恩圖報

范蠡本是楚國人,本來范蠡一心隻想為國效力,隻可惜當時的楚國政局混亂,統治階級壓榨平民,不允許普通百姓從政,隻有貴族才能才能當官。范蠡欲報效國傢卻沒有出路,於是便來到瞭越國,在越國為官,不過也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吳越兩國征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俘。按說范蠡不是越國人,也談不上忠誠,但是他感激勾踐的知遇之恩,於是傾盡傢財賄賂吳國的大臣,這才保下勾踐一命。

知恩圖報,這是一種很高尚的品質,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勾踐雖然在吳國為奴,備受屈辱,但是卻活瞭下來,勾踐也很感激范蠡,他回到越國後任范蠡為上將軍,可謂風光無限,范蠡也幫助越國滅掉瞭吳國。

吳王夫差想學勾踐一般,甘願為奴,勾踐動瞭惻隱之心,這時也是范蠡,他殺伐果斷,力諫勾踐殺掉夫差,勾踐聽從瞭他的話,避免瞭再起禍端。

2、急流勇退

功成名就之後范蠡沒有想著去享受榮華富貴,他深知勾踐為人,隻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話正是出自范蠡之口。

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也明白什麼時候該放手,這樣的人才能活得長久。在滅掉吳國之後,范蠡便帶著美人西施乘船離開瞭越國,保全瞭自身的性命。

懂得急流勇退,也正是因為如此,范蠡才能在政治鬥爭中全身而退。但他的好友文種就沒那麼幸運瞭,他舍不得到手的榮華富貴,不願離開越國,最後終於被勾踐殺死。

3、懂得取舍

范蠡離開越國之後,周遊天下,來到瞭齊國,並改名為鴟夷子皮。要說是金子鐘會發光,范蠡經商的才能非常高,很快就在齊國積累瞭很多的財富。

不過樹大招風,他的事跡很快傳到瞭齊王的耳中,齊王很賞識他,就派人來請他,要封他做宰相。傢財萬貫,還有高官厚祿,這是件很幸運的事,范蠡卻看到瞭不詳。

范蠡本就是為瞭遠離政治才逃到瞭齊國,而且齊國朝堂上的鬥爭更加激烈,幾個大臣明爭暗鬥,要范蠡為相,他自然是不肯的。

於是范蠡把傢財散給瞭附近的窮人,拒絕瞭齊王的邀請,並連夜逃出瞭齊國。

懂得取舍,能夠分清形式這也是范蠡最後能善終最重要的理由。

范蠡正是因為懂得這三點,才能夠在政治生涯中全身而退,並且能夠多次散盡傢財之後東山再起。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