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崇禎遺書背後秘密的探索!
崇禎自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崇禎遺書背後秘密的探索!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1644年3月18日的夜晚,李自成攻入瞭北京城,崇禎帝無奈與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瞭,大明王朝就此滅亡。正如很多歷史學者所說的結論一樣,明朝的滅亡隻是一次偶然,因為崇禎帝是完全可以遷都至南京的,就像南宋一樣,建立一個南明政權,繼續與起義軍和清朝軍隊對抗。

在崇禎帝朱由檢吊死之前,他含恨寫下瞭一段遺言,這段遺言我們都很熟悉。朱由檢在遺言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朱由檢通過這道遺書向後世人交代瞭自己求死的原因,但是仔細分析,我們還能發現隱藏在這道遺書背後的關於崇禎帝死亡的真實秘密。

命運有時候確實是上天註定好的,就拿朱由檢來說,按照明朝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制度,作為天啟皇帝朱由校同父異母弟弟的朱由檢是無論如何都成不瞭大明的末代皇帝,但偏偏朱由校一生無子,天命最終把朱由檢推上瞭明朝歷史的大舞臺。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接手的就是一個已經腐爛到瞭根部的明政府,這樣的一個明政府不僅面臨著關外強大起來的清軍的威脅,同時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崇禎皇帝使盡瞭渾身解數,但是也沒有能夠挽救明朝走向滅亡的命運。

為瞭征召士兵,崇禎皇帝曾經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監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讓他作個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幹脆說我那裡有錢,我窮的很那。徐高再三說明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還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瞭,哭著說皇後的爹還這樣,大明算完瞭。周奎見話說到這個份上瞭,隻好答應捐獻瞭一萬兩。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樣不願意捐,最終這場聲勢浩大的募捐隻募集到瞭:二十萬兩。但是這些大臣們到底有沒有錢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額傢財,皇上的老丈人周奎僅現銀就被抄出五十二萬,傢中奇珍異寶更是不記其數。

當時吳三桂擁有精兵3萬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隻軍隊,崇禎皇帝有意把吳三桂的軍隊調進關來,對付農民軍,但是當時的局勢是吳三桂部一旦入關,山海關外就等於拱手送給瞭大清軍隊,崇禎皇帝實在是不好自己提出來調吳三桂回京,所以崇禎召集大臣們集體議政,希望能有個人配合一下提出這個建議。當李自成的農民軍已攻陷大同,即將兵抵宣府。離北京隻有二三百公裡瞭。這時,崇禎皇帝終於做出瞭放棄寧遠,招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劉澤清四將入京勤王的決定。但是此時崇禎已經失去瞭對部下的控制。隻有唐通率領8000名援軍及時趕來,其他的三個將領不是稱病,就是延緩。

實在是沒轍瞭,三月初,一隻由近四千名太監組成的城防軍浩浩蕩蕩開上瞭北京的各處城墻。太監們沒學過打槍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監們還在學習瞄準和放炮的技術。1644年3月18日,四郊各路官軍或降或逃基本掃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瞭。李自成圍住北京後並沒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監杜勛作為使者和崇禎議和,但是那個曾經因為自負且猶豫的崇禎,這次毫不猶豫地拒絕瞭投降。

勸降失敗以後,農民軍開始攻城瞭,一時之間火炮齊發,震耳欲聾。很快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被一舉攻占,太監曹化淳開彰義門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3月18日凌晨,當東方剛剛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在壽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樹自殺身亡。在崇禎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瞭這樣的遺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貎恭,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東宮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