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田氏為什麼能取代齊國呂氏的政權?
商紂王窮兵黷武、重刑厚斂,加劇瞭社會內部的矛盾,最終導致瞭商朝的覆滅。
武王伐紂而誅殺暴君,商朝覆滅,周朝建立。
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的過程中,有一位大功臣不得不說,他就是我們熟知的薑子牙,此人薑姓,呂氏,名尚,後人亦稱呼他為薑尚、呂尚、薑太公、太公望。

武王滅商之後,姬發為如何統治周朝沒瞭主意,於是就和薑太公、周公旦等人商議,商議出來的結果,就是大規模分封諸侯,即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實質是連同土地和居民分封給王室子弟或者功臣,諸侯在封地上享有世襲的權力,當然也必須履行服從周天子命令,交納貢賦等義務,該制度起於商朝,鼎盛於西周。
這些被分封的諸侯本來是周朝用來維護統治的基礎,隻不過後來周王室權威不斷被削弱,造成瞭被分封的諸侯尾大不掉,可以說周朝的覆滅也正是毀在瞭這種制度上,當然,這是後話瞭。
周武王念薑太公興周滅商有大功,就把其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薑太公也成為瞭齊國名副其實的締造者,這就是春秋時期的薑(呂)齊。
但是到瞭戰國時期,齊國已經不再姓呂,而改姓田瞭,史稱田氏代齊(田陳篡齊)。
那麼田氏為何能取代齊國呂氏的政權?200餘年蟄伏,成就兵不血刃奪權。
本篇飛魚就從春秋戰國的“田氏代齊”說起,淺析為何隻有得瞭民心才能得天下。
齊桓公埋下的隱患。
齊國的歷史上有兩位齊桓公,一位是春秋第一位霸主小白,一位是戰國時齊國的國君田午,飛魚本篇所說的齊桓公皆為小白,他是薑太公的第十二代子孫,齊國在他的手上顯赫一時(《史記》記載: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當然也僅僅隻是一時,齊桓公前期任用管仲為相,在齊國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國富兵強,但是管仲死後,齊桓公晚年昏庸,任用瞭易牙等小人,呂齊也從此時開始走下坡路瞭(《史記》記載: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在齊桓公年代,一位陳國的公子到瞭齊國,並且當上瞭齊國的工正,該職位是為王室掌管百工的,這位公子叫陳完,不過後來被世人稱之為田完,字敬仲,他的後裔王莽稱帝後,尊其為齊敬王。
想必,你也猜到瞭,此人就是後來田齊的開創者,正是他的子孫一步步完成瞭在齊國取代呂氏而成諸侯的,從這一方面講,田氏代齊的種子,其實在齊桓公的時候已經被種下瞭,這是齊桓公做夢也不可能想到。
田氏代齊歷經200餘年的漫長過程。
從公元前672年田完到瞭齊國,一直到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承認為合法諸侯,田氏代齊歷經瞭200餘年,最終通過和平的手段而取代呂氏,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並不是所有的傢族都能做到。
田完死後,他的子孫後代世襲工正的官職,到瞭田桓子一代時,田氏在齊國算是真正的崛起瞭,田桓子侍奉齊莊公時,深得莊公的信任和寵愛(《史記》記載:田桓子無宇有力,事莊公,甚得寵)。

田桓子之後,是田氏和呂氏爭權最為激烈的時期,此時齊國還有欒氏、鮑氏、高氏、國氏、慶氏等大貴族,其中高氏和國氏是呂氏的旁系,說白瞭他們也是薑太公的後代。
幾大傢族的相互爭權是這段時期齊國的主旋律,最後田氏采取瞭先聯合欒氏和高氏打擊其餘貴族的勢力,最後又利用這兩大傢族的矛盾進行分化,從而控制瞭齊國的政權。
齊國傳到瞭齊康公,薑齊已經名存實亡瞭,到瞭田和接管掌門人的時候,看著不務正業、沉迷酒色的齊康公十分不爽,幹脆把他打發到瞭一個海島上去,讓他把薑太公祖傳的釣魚手藝發揚光大,沒多久齊康公去世,田和請求周天子冊封自己為諸侯,至此徹底完成瞭田氏代齊。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般來說,政權的交接,都需用鮮血鋪路,那麼為何田氏取代呂氏在齊國的政權為何會波瀾不驚呢,這是因為田氏掌握瞭奪權的秘訣,那就是想要奪權,必先得民心。
齊國的晏嬰曾預言: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這意思就是說田氏得到瞭齊國百姓的愛戴,奪取呂氏的政權,也隻是時間的問題,齊景公比較認可晏嬰的判斷,也想聽從晏嬰的意見,阻止田氏崛起,隻不過已經晚瞭。
那麼田氏究竟是如何取得民心的呢,說白瞭就是讓百姓得到實際的利益,田乞作為齊國大夫時,把齊國重量的計算方式,由四進制改為五進制,比如遇到災年的時候,百姓食不果腹,田氏就用新制借給百姓糧食,等到豐年的時候,他就允許百姓用舊制來償還。
說白瞭,就是田氏借出去的多,百姓還回來的時候少,這對百姓而言就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當然田氏得民心的方法還有很多,這裡暫不贅述,於是當田氏取代呂氏在齊國的政權時,百姓沒有絲毫意外,相反還很支持和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