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活抓晉惠公,為什麼後來又放瞭他?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秦穆公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驪姬之亂時,重耳和夷吾害怕被害,紛紛逃出晉國。晉獻公去世後,驪姬扶持年輕的兒子奚齊坐上君位,卻被權臣裡克殺死,一時間晉君之位空懸。
裡克先邀請重耳回國即位,結果被拒絕瞭,因為重耳認為自己的勢力不夠強,貿然回國有很大的危險。
《史記》記載,裡克等已殺奚齊、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於翟,欲立之。
既然重耳不願回來做國君,裡克便向夷吾發出邀請,夷吾雖然也有同樣的擔心,但還是沒能抗拒這麼大的誘惑,同意返回晉國。

但是在回晉國之前,夷吾做瞭兩件事,拉來兩個幫手,以確保自己的安全。
一是向權臣裡克承諾,坐穩君主之位後,便賜予汾陽城作為報酬;
二是向秦穆公承諾,隻要秦國鼎立支持,待坐穩君主之位後,便將晉國河西的八座城池獻給秦國。
公元前650年,夷吾回到晉國即位,是為晉惠公。那麼,秦穆公為什麼要幫助晉惠公?
原因很簡單,秦國想要擴大影響力,必須進入中原,從地緣政治來說,就得結交晉國,這便是秦晉之好的由來。
在夷吾和重耳兩人中,重耳更有才華,秦國不需要一個強大的晉國,因此選擇瞭夷吾。

但是,晉惠公坐穩位置後背信諾言,先是找瞭個借口殺死權臣裡可,隨後又拒絕將河西八城交給秦國。
《史記》記載,惠公之立,倍秦地及裡克,誅七輿大夫,國人不附。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向秦國乞購糧食,許多大臣認為晉惠公沒有誠信,建議趁機征討晉國,但秦穆公還是答應瞭晉惠公的要求。
可是到瞭次年,秦國也發生饑荒,秦穆公向晉國求購糧食,晉惠公不僅沒出售,反而乘人之危親自領兵攻打秦國。
結果秦國取得勝利,晉惠公被俘虜。讓人奇怪的是,秦穆公不僅沒有處罰晉惠公,反而把他放瞭,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秦晉韓原之戰的發生地點離周王室不遠,而且交戰雙方是當時強國,頗受周天子的關註。
當戰爭結束後,周天子第一時間派出使者調和,以免戰局進一步擴大,調和手段自然是要求秦國釋放晉惠公。
雖然晉惠公率先挑起戰爭,對秦國而言是不義之戰,但是戰爭規模比較小,沒有對秦國造成大的傷害。
何況晉惠公兵敗被俘,在當時而言,名氣受損已經是很大的懲罰。再加上周王室的居中調和,還是要給周天子一些面子。

其次,穆姬聽說秦惠公兵敗被俘,將會被帶到秦國宮內時,便領著太子罃、兒子弘和女兒簡璧登上高臺,踩著柴草。
《左傳》記載,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
接著派人告之秦穆公,如果晉惠公早上進入國都,我便晚上自焚;如果晚上進入國都,我便次日早上自焚,請夫君看著辦吧。
原來,穆姬是晉獻公之女,晉惠公的親姐姐,雖然對他的一些行為頗為不滿,但畢竟是親生姐弟,哪有不救的道理。
這種情況下,秦穆公要給夫人面子,畢竟她是嫡長子和嫡次子的母親。
最後,對於“要不要殺晉惠公”的問題,秦國大臣們展開瞭一番討論。
主殺派認為晉惠公忘恩負義,不僅不借糧,反而乘人之危,這種人應該殺之後快。可是主和派認為戰爭贏瞭,再殺他已沒有意義,既然不能滅掉晉國,就不能激怒他們。
如果殺瞭晉惠公,晉國必然會另立新君,到時候秦國得到一點實惠。相反,如果答應送回晉惠公,還可以趁機要求晉國割地賠償,這對秦國來有百利而無一害。
就這樣,秦穆公采取主和派的意見,晉惠公順利返回晉國,歸還瞭當年答應割讓的河西八城,並將太子圉送到秦國當人質。
自此,秦晉之間又恢復友好關系,太子圉猶如上賓,娶瞭秦穆公之女,雙方好似沒有發生過戰爭。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去世,太子圉偷偷逃回晉國繼承君位,是為晉懷公。
父子兩人都忘恩負義,讓秦穆公非常惱火,於是產生把晉懷公趕下臺,擁立流亡在外的重耳做晉國國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