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六賊分別是哪六個人 六人中誰才是禍國殃民的人
北宋六賊是哪六個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關於北宋“六賊”這個說法,最初出自當時的太學生陳東向皇帝的上書中。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國兵分兩路,南下侵宋,一路攻太原,一路攻燕京,誓約在開封會師。十二月,東路軍攻破燕京,西路軍也攻到太原城下,勢如破竹。作為宋朝當傢人的宋徽宗趙佶,大難臨頭,卻推責任,撂擔子,在剛剛43歲的年富力強之時,匆匆傳位於長子趙桓,自號“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當上瞭太上皇,休息去瞭。非但如此,宋徽宗還在開封軍民加強防守、抵禦金軍之際,借口敬香還願,南逃避難,忙忙似喪傢之犬,毫無大國君主的擔當。

皇帝如此,大臣可想而知。平日那些所謂“股肱之臣”,此時也利用各種理由,紛紛加入逃亡隊伍,蔡攸、高俅,先後扈從。作為朝廷最高軍事長官的領樞密院事童貫,更是荒誕到最基本的紀律都不遵守,宋欽宗受命於危難之時,安排童貫以領樞密院事留守東京,負責京城防務,童貫竟然拒絕受命,自個兒隨宋徽宗一路南逃。
宋朝兩百年基業,眼看就要毀於一旦。傾危之際,在汴京太學讀書深造的太學生陳東,聯合其他太學生,拜伏於宮闕下向宋欽宗上書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這就是所謂的北宋“六賊”,他們分別是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

那麼,這六賊中,誰最禍國殃民?或者說,誰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其實,這六賊中,人人都是奸臣,但沒有一個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北宋亡於六賊誤國之說,是從傳統的“奸臣模式”而來,以為國之滅亡,無不是亂臣賊子之過,隻要忠臣事主、奸臣倒臺,國傢就不會滅亡,當時民間所謂:“打破筒(童貫),潑瞭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就是這種說法的“民謠版”。
然而,持此種論調,又是多麼的可笑?北宋滅亡,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內憂外患,比如官吏黨爭,比如武備松弛等等。但是,直接促成北宋滅亡的原因,是竭澤而魚的盤剝和荒淫無度的奢侈。

無論是讓百姓民不聊生的花石綱之役,還是讓豐盈的國庫再度空虛的壘山造園、營建宮觀,無不是滿足皇帝宋徽宗的一己之私欲,宋徽宗的享受,是建立在國傢機器為一個人的奢縻而運轉,群臣百官在為一個人的享受而搜刮,全國無數生民百姓在為一個人的私欲艱苦勞作,其苛政可用刺血濟饑、敲骨吸髓來概括。就這一點來說,宋徽宗才是真正葬送北宋王朝的罪魁禍首。
靖康元年底,金人鐵蹄踏破汴京,宋微宗、宋欽宗成瞭階下囚,被擄北去,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