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陳文帝托孤給弟弟,弟弟殺侄奪位成一代明君!

陳文帝托孤給弟弟,弟弟殺侄奪位成一代明君!

時間:2019-09-11 18:40: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陳文帝托孤給弟弟,弟弟殺侄奪位成一代明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代皇帝選擇托孤大臣其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選錯托孤之人可能會有江山不保的風險。在南北朝時期,陳文帝陳蒨是陳朝第二位皇帝,他在為一共7年時間,陳文帝死後他的兒子陳伯宗繼位,他的弟弟陳頊為托孤大臣。但陳伯宗僅僅當瞭兩年皇帝便被陳頊廢黜,此後陳頊自立為帝並且改年號為“太建”。有時候親人也不見得靠譜,隻能說陳文帝太不瞭解陳頊瞭,因此付出瞭慘痛的代價。

托孤這個詞因為劉備把兒子劉禪托孤給諸葛亮,從而變得為世人所熟知。劉備把兒子劉禪托孤給諸葛亮是一次成功的托孤,諸葛亮為瞭完成劉備的遺志,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中國數千年歷史,托孤又何止劉備把兒子劉禪托孤給諸葛亮,還有很多很多的托孤不為後世所熟知。現在小編要講述的這個托孤故事,是一次失敗的托孤,皇帝臨終把太子托孤給弟弟,太子剛繼位,弟弟就發動兵變殺侄奪位。

這位皇帝是南北朝時期南陳的陳文帝陳蒨,太子是陳文帝陳倩的兒子陳伯宗,弟弟是陳宣帝陳頊。

陳文帝是南陳開國皇帝陳武帝的侄子,南陳第二位皇帝,他不僅是南陳難得一見的明君,也是整個南北朝時期難得一見的明君。

陳文帝在位期間,繼承陳武帝的文治武功,令南方經濟得到恢復,南陳國力得到顯著提升,與北方強大的北齊和北周都能夠抗衡。因陳文帝在位期間年號“天嘉”,後世把他開創的治世史稱“天嘉之治”。

公元566年,在位七年的陳文帝病重,臨終前把長子兼太子陳伯宗叫到床邊,又把很有才幹的同母弟弟陳宣帝叫來。陳文帝告訴弟弟,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但太子尚且年少無知,害怕自己死後,太子不懂治國而導致南陳衰落,因此把太子托孤給弟弟,希望弟弟能好好輔助太子。

陳宣帝含著淚水,答應瞭兄長陳文帝的托孤,一定會竭盡所能輔助太子,為南陳的富強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陳文帝聽到弟弟說出自己最想聽的話,安然離世,終年46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陳文帝要是在九泉之下看到弟弟陳宣帝的所作所為,他一定死不瞑目。

公元566年陳文帝死後,年僅12歲的陳伯宗以太子身份繼承皇位,成為南陳第三位皇帝。按照陳文帝的遺詔,由皇叔安成王陳頊,即陳宣帝做輔政大臣,並且可以佩劍上朝。

在古代中國,為瞭皇帝安危等原因,文武大臣上朝時都不能佩劍,如果大臣被特許佩劍上朝,那這位大臣的權力和地位都是無與倫比的,陳宣帝就是中國歷史少見的可以佩劍上朝的大臣。

由於陳宣帝仗著自己是托孤大臣,有時候一些軍政大事都自己決定,從不經過和匯報陳伯宗,其他皇室成員對陳宣帝很不滿,暗中散播陳宣帝想篡位的謠言。

陳宣帝聽到這些謠言,原本就有篡位之心的他堅定瞭篡位想法。其實陳宣帝對生性軟弱的侄子陳伯宗當太子早已不滿,那時候兄長陳文帝仍然在位,他就沒有表露出這種不滿。

公元568年,掌握瞭軍政大權的陳宣帝發動兵變,廢掉瞭年僅14歲的陳伯宗,自己登基稱帝,成為南陳第四位皇帝。

陳宣帝本以為會有很多大臣反對或痛罵他兵變篡位,但他沒想到幾乎所有文武大臣都站到他一邊,沒幾個大臣站到陳伯宗一邊。就這樣,陳宣帝順利篡奪瞭皇位。

兩年後的公元570年,年僅16歲的陳伯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掉,既沒有廟號也沒有謚號。史料沒有記載死因,後世推測是陳宣帝暗中殺死侄子陳伯宗。

雖然陳宣帝通過兵變殺侄奪位,但他是繼陳文帝之後南陳又一位很有作為的明君,南陳在他的統治下仍然富強。

昔日劉備把兒子劉禪托孤給諸葛亮是成功的,因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助劉禪。今日陳文帝把兒子陳伯宗托孤給弟弟陳宣帝是失敗的,因為陳宣帝殺侄奪位。

但從對歷史發展來看,陳宣帝殺侄奪位的決定是絕對正確的,還是俗話說得好,皇帝是有能者居之,陳宣帝也是一代明君,隻怪陳伯宗沒能力沒本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