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甘心退休當太上皇嗎?看看他退休之後做瞭些什麼?
乾隆甘心退休當太上皇嗎?看看他退休之後做瞭些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我國古代,隻要一天當上皇帝,到死就還是皇帝,在沒有被篡位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會一直幹到駕崩為止。所有的皇帝在勞累的同時,也享受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哪怕在他們年老之後,完全有機會把權力轉交到他人手上,也不舍得退居二線,更加不可能出現一個國傢兩個皇帝的情況。
不過在清朝卻出現瞭一個意外,乾隆就曾退居二線,足足當瞭三年的太上皇才去世。他那麼在意他的皇位,怎麼卻選擇在有生之年退居二線呢?他在退位之後又做瞭哪些事情?

小時候的乾隆特別聰慧,再加上經常入宮,所以康熙對這個孫子格外看重,同時也非常寵愛他,經常連批閱奏折的時候都會把他帶在身邊。年幼的乾隆看到爺爺如此能幹,從心裡面感到佩服,在他爺爺的親身教導之下,學習瞭很多對治國有用的策略。
乾隆在當皇帝的時候曾經說過,他的爺爺在位期間長達六十年,他在位的時間不敢比他爺爺更長,等到他在位六十年的時候,也就是在他八十五歲那年就會退位,把皇位傳給後人。

果然,乾隆在皇位上坐瞭六十年之後,兌現瞭自己曾經的諾言,從乾清宮的牌匾後面拿出早就藏好的繼位密詔,把皇位傳給瞭十五阿哥永琰,自己則退位當太上皇。
從乾隆的這一步動作來看,他的退位存在有很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因為他是第一個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下一任皇帝的,而且還是在沒有任何逼迫的情況下舉行的退位儀式。
可是乾隆畢竟做瞭那麼多年的皇帝,心裡早就已經習慣瞭掌控權力的快感。所以他表面把皇位交給瞭嘉慶帝,實際上真正做主的卻依然是他。
在他當太上皇的那段時間裡,並沒有真正過閑雲野鶴的生活,而是依舊把所有權力抓在手裡,嘉慶帝其實隻是二把手而已,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傀儡。為什麼要這麼評價這對父子呢?且看看乾隆在退位之後都做瞭些什麼。

第一、依舊把握軍政和人事大權。
乾隆雖然舉行瞭退位儀式,但是他在儀式上也說過,之後凡是遇到國傢大事和人才調配,依然要聽他的命令,國傢要用誰或者罷免誰,還是由他說瞭算。而且他的話中非常明確指出,已經成為皇帝的嘉慶,每天都要到他跟前聽他訓政。
乾隆退居太上皇之後,依然以“朕”自稱,要知道這個字可是皇帝的專用詞,他既然以此自稱,說明他的心裡根本就沒把自己當作太上皇。而且他的旨意仍舊被稱為“敕旨”,嘉慶的生辰隻能被稱為“萬歲”,而他卻稱為“萬萬歲”。所有在外地任職的官員回到京城,都必須面見他,向他請安,到外地赴任的官員在離開以前,同樣需要到他面前聽訓。
已經從皇位上退下來的乾隆,所有的禮儀規格都比真正的皇帝高很多。至於嘉慶這個正牌皇帝,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向他匯報執政情況,和接受他的訓政。除此之外定期參加各種祭祀之類的活動,隻不過他所做的事情都並非皇帝真正的職責,與其說他是皇帝,倒不如說他是實習生,隻要有乾隆在,他就永遠無法轉正。

第二、太上皇依舊住在屬於皇帝居住的養心殿。
其實早在乾隆退位之前,就已經建立好瞭特別華麗的養老場所,也就是寧壽宮。可是他在退位之後卻並沒有搬離養心殿,還說自己在養心殿內已經居住瞭六十年,早已經習慣瞭。太上皇不肯搬離養心殿,還有一個非常充足的理由——方便訓政以及朝臣匯報工作。
他雖然經常說自己會盡快搬到寧壽宮居住,但是卻從來沒有動作,至死都沒離開。

第三、新皇上位仍使用舊年號。
一般新一任皇帝在上位之後都會改國號,嘉慶上位之後也應該改為嘉慶元年才對。可是嘉慶上位之後卻並沒有更改年號,而是依舊使用乾隆年號,直到太上皇去世之後剛改過來。
永琰當皇帝以後,國內所有的鑄錢機構都應該改為發行嘉慶通寶,但是乾隆再一次強摻一腳,讓鑄錢機構鑄造一半嘉慶通寶,另一半繼續鑄造乾隆通寶。

從乾隆的種種行為來看,他顯然並不是真心退位的,隻不過礙於他爺爺總共在位才六十年,不敢越過他的時間去。表面上他已經退居二線瞭,實際上卻到死都沒有舍得放下權力,讓嘉慶帝有時間吸收所有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