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最後為什麼會被滅三族?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潘安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夢想。我們形容女子貌美,常常會說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等;我們形容男子英俊,常常會說地閣方圓、天庭飽滿、相貌堂堂、貌若潘安等等。
在《戰國策》中,對齊國的美男子鄒忌形容道“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杜甫寫詩評價楚國辭賦傢宋玉時說“風流儒雅亦吾師”;《三國志》寫“美周郎”周瑜時說“長壯有姿貌”等等。
說道古代的美男子,人們就常常想起成語“貌若潘安”“擲果潘郎”。潘安被稱為“古代第一美男子”,那麼,潘安到底長得有多帥呢?

據《晉書》記載:“潘嶽,字安仁,滎陽中牟人也。”如今人們常說的“潘安”,其實並非是他原來的名字。潘安名字的第一次出現是杜甫在《花底》一詩中,杜甫寫到:“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曹魏的正始八年(247年),潘安出生在瞭滎陽郡中牟縣(今天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一帶,也有人提出潘安出生在河南鄭州鞏義市)。其父做過太守,父親任過瑯邪內史,潘安雖然不是名門望族,但也算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後。
受到傢庭的熏陶,潘安自小潛心學習儒傢學說,受到瞭良好的教育。因為特別聰穎,才華橫溢,鄉親們稱潘安為神童,並以“終賈之儔”來比喻他。所謂“終賈”,指的是漢朝初年兩位年少成名的才子——終軍和賈誼。
人吃什麼利,就會受什麼害。潘安成也才華,敗也才華。少年成名後,潘安順利進入權臣賈充的幕僚班子。此後,潘安一直在京城洛陽任職,可謂兢兢業業、認認真真。但因才華外露,潘安屢屢遭到排擠和嫉恨,命運並不順風順水,始終沒有獲得更為廣闊的舞臺。
厄運有時候來得很是突然,潘安卷入一場漫無邊際的爭鬥之中,被八王之亂的贏傢趙王司馬倫誅殺,並遭到滿門清洗,夷滅三族。
潘安淒淒慘慘地走瞭,但他才貌雙絕的名聲卻留瞭下來,後人對此津津樂道,越傳越有意思。
在《晉書》中,記載瞭關於他美貌的一件軼事。

說是潘安儀態大方,外表堂堂,既是一個出瞭名的帥哥,還能寫一手辭藻絕麗的好文章,因此惹得女人們爭著看他一眼。有一次,潘安乘車出行,洛陽大街的婦人們手牽手攔住瞭他的車子,並把水果扔向車中,以表達愛慕。以至於潘安載著滿車的水果回到府中。
和潘安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時另一位文學傢張載相貌醜陋,他每次外出時,都會有小孩子用瓦片和石子丟他。人比人、氣死人,張載因此常常很是沮喪,回傢後悶悶不樂,心中充滿怨氣。
《世說新語》中說:“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這段話雖然沒有告訴我們潘安到底有多美,但是能被粉絲們聯手圍堵,潘安長得絕對不一般。
看到潘安人氣指數這麼高,寫出《三都賦》,導致“洛陽紙貴”的辭賦傢左思學著潘安的樣子外出遊玩。他哪裡會想到,婦人們在大街上看見他,紛紛向他吐唾沫,左思落瞭個落荒而逃。

“擲果潘安”的事情越穿越神奇,南朝文學傢劉孝標在註引《語林》一書時所記載的:“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擲果的對象仍然是潘安,而擲果人卻變成瞭“老嫗”。
潘安成瞭西晉時代的大眾偶像。
在《世說新語》中,關於潘安的描述除瞭“擲果”,還有“連璧”。書中寫道:“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夏侯湛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夏侯淵的曾孫,和潘安相似,他也是年少成名、才華橫溢,而且英俊瀟灑,於是人們便將他們二人同行稱作“連璧”。
判斷人的長相好壞,往往因人而異。蘭陵王的瀟灑之美,宋玉的神秘之美,衛玠的玉珠之美等等都成為佳話,而潘安能讓人們牽手圍堵,那絕對稱得上西晉的大明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