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屠中少年”跟韓信有什麼仇?非要逼他受胯下之辱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韓信的少年時代是很苦的。
傢貧,無地可耕種,更沒本錢去經商做買賣,雖有才學但沒特別品行,不能被推舉或應試為吏,最終弄得連老母親過世都沒喪葬費,吃穿就更成問題瞭,隻能靠著一張厚臉皮跟別人去吃白飯。
人混到韓信這地步,就算再高再帥,也是人人嫌棄的,跟他沒仇沒怨的,也會拿他開心,比如司馬遷筆下的“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陳道明、段奕宏等人主演的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楚漢傳奇》裡,為瞭使這一段情節顯得更合“邏輯”,設計瞭一個叫“季桃”的角色。
按照電視劇《楚漢傳奇》的設定,單純的村姑季桃愛慕才華橫溢的韓信,“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愛慕季桃,“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知道季桃愛慕韓信,於是便把韓信當作情敵,隨時找機會弄韓信一下子。
《楚漢傳奇》中胯下之辱這一段,季桃看著韓信從“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的胯下匍匐而過,泣不成聲,淚珠兒啪嗒啪嗒地落在繁華的街道上,“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打破瞭季桃對美好愛情的幻想。
多年以後,韓信衣錦還鄉,季桃已成“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的妻子,還為“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生瞭一個大胖小子。
《楚漢傳奇》硬生生地為人性的卑污尋找瞭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為韓信淒苦的青少年時代添加瞭一抹原本不存在的亮色。
膚淺而無聊。

不需我細說,單從司馬遷給出的文本就能知道,“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中的“屠”和“少年”就昭示瞭這個侮辱韓信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他是屠戶的子弟,自小就見識瞭父輩的殺豬宰羊,對生命充滿瞭冷漠,所以才會對韓信說“刺我”,他不但對豬羊的生命極度漠視,對自己的性命也毫不珍惜。
其次,他是一個少年郎,這一點,司馬遷說得很明白,胯下之辱時用瞭“少年”的字樣,韓信封他為中尉時,司馬遷依舊沿用瞭“少年”的字樣,少年是什麼?少年就是熱血就是不計後果的年輕人。
把“屠”和“少年”綜合在一起,“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的畫像就很清晰瞭,一個漠視生命的少年混混。這樣的混混,荷爾蒙過剩,又遊手好閑,上房揭瓦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破壞欲的時候,就拿爹不疼媽不愛的韓信尋開心瞭。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當時的韓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
一個“孰視之”說明韓信看得很仔細,韓信確定瞭“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就是無事生非的少年混混,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瞭的人生智慧,盡量打發少年混混開開心心地走,於是,韓信按照少年混混給出的選項,選擇瞭表演膽怯,最後的結果也很顯著,“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韓信真的膽怯嗎?當然不是!項梁渡淮,韓信主動仗劍從之,別人都不願參軍入伍的時候,韓信主動提劍上瞭戰場,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膽怯呢?
多年以後,韓信回到傢鄉,召見瞭當年令他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對跟從自己的部下說,這就是當年侮辱我的人,當年我為什麼沒有選擇拔劍刺他呢?是我殺不瞭他嗎?大傢看看,我的身材高大魁梧,而他當時隻是一個普通的少年,我完全可以一劍就送他見閻王,但我不能那麼做,我沒有殺他的理由。
韓信的說辭並不是為自己找臺階下,韓信這一生,一直都執著於“理由”。
背楚投漢,韓信給出的理由是,非我不忠心於項王,實是因為項王根本就不重視我,我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楚漢之爭中,不肯聽從謀士蒯徹的話背漢王自立,實是因為漢王待他甚厚,他也應當投桃報李;明知漢高祖劉邦的“遊雲夢澤”可能是要抓捕他的陷阱,但他認為漢高祖沒理由抓他,於是抱著好友鐘離眜的人頭去拜謁漢高祖瞭;當他被漢高祖抓進囚車,他一定要為自己找一個被抓的理由,於是喊出瞭“兔死狗烹”的話,當得知有人告他謀反時,他終於不吱聲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