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代著名書法傢祝枝山,為何卻幾十年都沒考上功名?

明代著名書法傢祝枝山,為何卻幾十年都沒考上功名?

時間:2019-09-12 16:16:1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祝枝山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四大才子講瞭兩個瞭,今天小編繼續來聊下一位,人稱“明朝狂草第一人”的祝允明。因天生右手有六隻手指,所以自號“枝山”,一些文學作品中也稱他為“祝枝山”。坊間流傳著一句話:“唐伯虎的畫,祝允明的字”,祝允明所書寫的《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等,均是精品之作。然而在詩文書法方面才華橫溢的他,在科舉仕途上卻屢遭碰壁,跌跌撞撞。

話說這祝允明5歲能寫大字,讀書過目不忘,立即成誦,9歲能作詩,被稱為“神童”。19歲中秀才,之後的科考路上可就把祝允明給難住瞭。成化十六年(1480年),祝允明第一次赴鄉試,不幸落第。想著下次再來,於是乎回去接著復習,緊接著又失敗瞭兩次。弘治二年(1489年),赴應天鄉試,住在瞭南京老丈人的傢中,可是中途生病,回蘇州就醫,無奈耽誤瞭鄉試。弘治五年(1492年)秋,32歲的祝允明終於中應天鄉試,不枉自己十幾年的苦苦煎熬。

本想著再接再厲,進京參加會試,一展宏圖。但是命運女神再一次給祝允明潑瞭冷水。弘治六年(1493年)春,祝允明興致勃勃進京趕赴會試,不中。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內,祝允明再次屢屢碰壁,與進士擦肩而過。正德六年(1511年)祝允明第七次會試不中,而長子祝續此時已經得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祝允明悲喜交加。正德九年(1514年),七次不中的祝允明決心不再參加會試,50有餘的他赴京就選,授廣東興寧知縣,而長子祝續已經是禮科給事中,升職很快,這叫老父親祝允明情何以堪?

嘉靖元年(1522年),在興寧勤勤懇懇打工瞭多年的祝允明轉任為應天府通判,依舊是芝麻綠豆大小的官。一年後,祝允明就稱病辭職還鄉瞭。但幸虧老天爺讓祝允明生得好,祖父祝顥是正統進士,出生就是書香門第。父親又娶到瞭大學士徐有貞的千金,祖父和外祖父的聲名遠播,也讓祝允明年少時結交瞭許多詩書畫方面傑出的名士。並且在青年時期,又成為瞭當時著名書法傢李應禎的女婿,得到瞭嶽父大人的細心指點教導,在書法方面更是占盡瞭得天獨厚的條件。

盡管在仕途上諸多不順,看起來確實是一位不得志的文人,但或許也正是這種遭遇,讓祝允明的草書狂放不羈,表現出瞭玩世不恭的倔強之氣和隱逸之風,多年的不得意也使得其超出瞭師輩們的文學境界,獨具一格,放浪形骸,成為“明朝狂草第一人”。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