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和侄子爭皇位,最後結局怎麼樣瞭?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蕭淵明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迪斯累利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永遠的隻有利益。
我說:中國古代的皇族歷史,“親戚”這倆字就是一個別人率先拿你開刀的最好理由。
把這兩句話結合在一起,就成瞭今天咱們故事的主旋律——這是一個糾結瞭敵人、朋友、親戚、背叛的故事。
作為蕭繹此時留在後方的獨苗,蕭方智被王僧辯接到建康來準備登基為帝。然而不久以後,北齊卻又給南梁送過來一個大寶貝——蕭淵明。
這個蕭淵明,論起來和皇室的關系已經很疏遠瞭。他是那個被蕭寶卷殺掉的蕭懿的兒子,蕭衍的侄子,蕭繹的堂兄,蕭方智的堂伯父。他沒有繼承乃父的軍事才能,甚至連忠貞都比不上。在侯景帶兵投靠南梁時,他帶兵去迎接;結果被東魏一戰擊潰,自己和麾下士兵全部成瞭俘虜。
在這個時候,把這麼個俘虜侯爺送過來,北齊的居心之不良昭然若揭。更加欺負人的是,北齊還給王僧辯寫信,說你們那個小孩歲數太小啦,我這有個年長的,你們應該立他當皇帝,要好好聽他的話哦!

這種行為,應該不算幹涉內政,因為這已經是騎在南梁頭上撒尿瞭。王僧辯好歹也是七尺高的漢子,立刻峻拒瞭北齊的要求。蕭淵明又以個人身份先後寫瞭兩封信給王僧辯,王僧辯還是沒搭理。
北齊一看,不聽話是嗎?好,我派兵。緊接著,北齊重兵就衛護著蕭淵明一路開到瞭東關,並且全殲瞭南梁的東關守軍。
東關這個地方,是魏晉時期南北對峙的主戰場之一。水軍從東關沿著濡須水南下,就能到達蕪湖;從蕪湖順江而下,經歷陽、姑孰、采石,不到一天就能打到石頭城!
王僧辯怕瞭,他親自帶兵來到姑孰,並且派人前往東關和齊人接洽,商討迎蕭淵明為帝的相關事宜。商討的結果,是立蕭淵明為皇帝,南梁向北齊稱藩,而蕭方智則被立為蕭方智的皇太子。
對於王僧辯來說,這個城下之盟能爭取到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很不錯的瞭;但對於在京口的他的副手陳霸先來說,卻氣得捶胸頓足,恨不得把唾沫啐到他臉上。
明面上的理由,陳霸先是這麼說的:
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復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並處托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為乎!
不久以後,王僧辯得到情報,說北齊正在壽春集結重兵準備南侵。他派人把消息傳到京口,要陳霸先做好防務。而陳霸先把來使扣押在府上,帶著大兵前往建康,準備“清君側”!
兩天後,陳霸先來到石頭城下。此時的他突然又有些猶豫,結果被麾下大將侯安都破口大罵後堅定信心,一鼓作氣拿下瞭毫無防備的王僧辯。當夜,陳霸先就絞死瞭王僧辯及其長子;兩天後,蕭淵明退位,太子蕭方智復位。

看起來,是陳霸先不忿於王僧辯迫於北齊壓力廢掉武帝這一系的子孫,改立旁系皇族為帝;從後面他的舉措來看,他也似乎踐行瞭這條跟北齊死磕的道路。然而,背後的道理卻絕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王、陳兩傢已經結成瞭姻親,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底氣,陳霸先不會對王僧辯開刀。然而,最終陳霸先還是向王僧辯開刀瞭。那麼,就隻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他想幹掉王僧辯,取而代之。

此時的南梁,一把手當然是王僧辯,陳霸先一直隻能算他的副手。而在擁戴蕭方智這件事上,陳霸先比王僧辯還積極;如果蕭淵明坐穩瞭皇帝之位,不太可能向妥協的王僧辯開刀,卻有可能拿之前一直支持蕭方智的陳霸先出氣。
而一旦幹掉王僧辯,陳霸先就將繼承他的所有實際頭銜,還將頂上一個帶領大傢抗擊北齊的好名聲。相比之下,收益還是很高的。
而且,陳霸先還賭對瞭一件事——那就是自他出兵到閃擊建康成功的這三天內,北齊方面一直在壽春按兵不動。考慮到他和北齊的關系,應該不可能是他暗中和北齊那邊溝通的結果。隻能說,北齊方面的一個延誤,直接導致瞭這場驚天政變的順利進行。
而為瞭後方的安定,陳霸先也向北齊做瞭一些妥協,比如繼續向北齊稱藩,又比如把自己的侄子陳曇朗送到北齊當人質等。但是當南方的事情處理幹凈以後,陳霸先就向北方亮出瞭寶劍。
公元556年農歷五月,北齊向陳霸先索要蕭淵明,陳霸先同意瞭。而就在將蕭淵明移交北齊的過程中,這位活籌碼卻離奇的因為“背疽”而暴死瞭。
蕭淵明的死一看即知是陰謀,還很有可能是北齊的陰謀。因為就在他死後第二天,北齊的兵就已經打到瞭蕪湖;兩天以後,騎兵前鋒已經出現在瞭臺城附近!
建康再次下達瞭戒嚴令,連小皇帝都帶著親兵住到瞭寺廟裡。而陳霸先更是帶著軍隊親自出城與北齊死戰,他先是在水戰中擊潰不習水戰的齊軍,又在岸上硬碰硬地戰勝瞭北齊素以為傲的騎兵,取得瞭一場大捷!
此戰北齊幾乎全軍覆沒,被迫退回到江北;而陳霸先本人,則成為瞭名副其實的國傢英雄。而此時的陳霸先,已經五十三歲瞭。猶記得,當年劉裕出兵北伐後秦時,也差不多是這個歲數。
那麼,已經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陳霸先又將以何種方式完成南朝最後一次王朝交替呢?稱帝以後,他又將如何走完自己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