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為何沒能統一中國 原因出在他的生活之上
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中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此外,曹操還是精通韻律,是音樂專傢。曹操所作的樂府詩,被之管弦,便能成章。
曹操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如漢高祖一樣重新統一中國,盡管曹操心中一直把漢高祖當成他的人生典范,一度把荀彧當成他的“子房”、許褚當成他的“樊噲”。
曹操為何沒能統一中國? 考察曹操的人生軌跡,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文學與音樂嗜好,耗費瞭他從事籌劃統一中國的大量時間,消磨瞭他統一中國的雄志。

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的文學才華都相當突出,在歷史上合稱“三曹”,“三曹”中以曹操的文學成就最為突出。
這主要表現在他創作的詩歌,藝術性和思想性都達到瞭相當的高度,蒼涼的詩歌語言之中充滿瞭建功立業的偉大志向。
自《詩經》創立瞭四言詩之後,到春秋戰國,四言詩並無大的發展。
曹操通過學習《詩經》,把四言詩發展到一個新高峰。這說明曹操具有強勁的創新力。
與曹操同時代的劉備、孫權等一方霸主,根本沒有曹操這種創作詩歌的能力和雅興。後人也看不到劉備、孫權在歷史留下的詩文。
當然這與曹操自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接觸到宮廷音樂和宮廷歌舞有關。

曹操的文學才能也是曹操喜愛歌舞的重要表現。
曹操所作詩歌,以樂府詩的舊曲填寫新詞為其創作的重要形式。
既然是樂府詩,當然是要由從事樂府詩歌演唱者進行表演。
用現代的話說,曹操就是一個歌迷或者戲迷。
曹操愛好文學與音樂,並親自創作詩歌,讓樂工演奏、歌伎起舞歌唱,足見曹操多才多藝。
問題在於,曹操對文學和音樂不隻是喜愛,而且達到瞭嗜愛的程度。

尤其是對音樂的嗜愛,成為其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曹操的文學成就,是建安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
曹操的詩歌,以樂府詩為體裁,書寫時代之音,從而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的“新樂府”。
但是,曹操最主要的追求在政治領域。
曹操以統一天下為其人生最高理想。
曹操的文學和音樂創作,盡管與其政治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畢竟與政治運作具有著天壤之別。
從曹操政治生涯中活動軌跡中可以看出,對文學和音樂的愛好過度即達到嗜愛的程度,妨礙瞭曹操統一中國的政治活動。
文學是感性生活的體現。

曹操喜愛文學,當然也就喜愛歌舞。
曹操喜愛歌舞,當然也就喜愛美女,因為歌舞需要美女。
曹操建銅雀臺,其根本目的在於享受生活。
享受什麼生活? 當然是享受美女相伴的歌舞生活和肉欲生活。
如所周知,曹操好色,在南征張繡時,就因為霸占張秀寡嬸而受到張繡的反叛,造成巨大損失,曹操長子曹昂以及身邊護衛典韋都付出瞭生命的代價。

曹操的文學才能,以詩歌最具特色。
而詩歌的欣賞,比較好的方式是歌舞伴唱。
曹操建立的銅雀臺上不乏美女,更不乏鶯歌燕舞。
孰不知,正是鶯歌燕舞的生活,成為刮削其英雄志氣的鋼刀,把其年輕時的英雄理想慢慢刮削得所剩無幾。
當年老的曹操眼見關羽攻打襄陽之時,曹操竟然想用遷都的辦法來進行避讓。
可見英雄遲暮之年,其人生理想再也不能輝煌如初瞭。
而消耗其統一中國人生理想的利刃,正是曹操喜愛的文學音樂生活及其在樂府歌詠場景下與美女群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