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陳友諒實力強大,為什麼被朱元璋擊敗瞭?

陳友諒實力強大,為什麼被朱元璋擊敗瞭?

時間:2019-09-15 20:24: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陳友諒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元朝末年,天下起義接連不斷地出現。早年時期,朱元璋出生瞭,不過當時的天下大勢還沒有到分崩離析的情況。到瞭朱元璋長大之後,各地接連不斷的起義軍讓元朝成為瞭傀儡,也讓元朝走向瞭滅亡。由此各地的起義軍紛紛起兵。

元末時期的起義軍中,郭子興、陳友諒等人都是當時的群雄之一。陳友諒的傢族並不富裕,他的父親陳千一原本姓謝,因為入贅瞭陳傢,才改姓為陳。在幼年時期,以及年少時期,陳友諒飽讀詩書,略通文義,在空閑的時候學習武藝。

在《倚天屠龍記》裡,陳友諒被金庸描寫成為瞭一個陰謀的野心傢。不過歷史上的陳友諒可與小說中的有很多不同。陳友諒由於少年時期習武,到瞭長大之後,臂力過人,因此成為瞭一個小縣吏。可是陳友諒對此並不滿足。元末時期,天下大亂的時候,陳友諒看到瞭機會。

至正十五年,這時候的陳友諒已經加入瞭徐壽輝率領的起義軍,此時的陳友諒在倪文俊部。在這一年中,陳友諒成為瞭元帥。兩年後的至正十七年,倪文俊暗殺徐壽輝失敗,陳友諒看到瞭機會,於是將倪文俊殺死,趁機吞並他的士兵。

這時候的陳友諒自稱平章政事,從此開始征戰天下。陳友諒先是攻下瞭安慶、龍興、瑞州、邵武、撫州、建昌、贛州、汀州等等,從這時候開始,陳友諒的實力不斷加強。此時的朱元璋還處於發展之路。此時的朱元璋實力遠不如陳友諒。

至正十九年,陳友諒先是稱漢王,同年四月,陳友諒進軍太平失敗,結果陳友諒並沒有放棄,選擇瞭稱帝,於是陳友諒成為瞭大漢皇帝,改元大義。《明史·湖廣土司傳》記載瞭“陳友諒據湖、湘間,瞰以利,資其兵為用。”這時候的陳友諒已經是占據天下大部分地區瞭。

陳友諒的大漢國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當時的長江大部分都屬於陳友諒,古代農耕社會中,能夠占據長江肯定是占據優勢的。這時候的陳友諒實力已經大大強於朱元璋,《明太祖實錄》記載“陳氏之敗,非無勇將健卒,……保其民人以待機會,則進足以窺中原,退足以抗衡一方,吾安得而取之?”

那麼實力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最後還是失敗瞭?首先陳友諒狡詐陰險,弒主稱帝。倪文俊謀殺徐壽輝失敗後,陳友諒選擇瞭殺死他,而且不僅如此,反而是自立為王。這讓當時的陳友諒失去瞭民心。陳友諒不僅僅殺死瞭倪文俊,之後還殺死瞭徐壽輝。

由此說來,兩次弒主稱帝,這讓陳友諒開始受到瞭輿論的抨擊。《明史·陳友諒傳》記載瞭陳友諒為“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朱元璋正是利用瞭陳友諒的這個缺點,讓陳友諒失去瞭一員大將,就是趙普勝。要知道,趙普勝驍勇善戰。

趙普勝的死讓陳友諒失去瞭左膀右臂,因此陳友諒實力大減。更為主要的是,陳友諒盲目自大,導致瞭自己的失敗。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東征,《明史》記載瞭“友諒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樓船數百艘,皆髙數丈……載傢屬百官,盡銳攻南昌,飛梯沖車,百道並進。”

從這時候開始陳友諒就與朱元璋開始瞭爭鬥。陳友諒過分的相信瞭自己的戰船,導致瞭自己的失敗。陳友諒進攻瞭洪都城,可是洪都城經過改造,陳友諒的戰略失誤,導致瞭進攻失敗。洪都城經過改建,離江岸三十步,陳友諒的艦船無法靠近城墻。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船上的士兵隻能夠徒步前進,水師的士兵改為瞭步兵。這樣的情況下,造成瞭陳友諒的慘敗。戰鬥十分激烈,現如今看來,假如陳友諒全力圍攻洪都,之後真的可能沒朱元璋什麼事瞭。可是後來陳友諒分兵攻打瞭兩個城池,導致瞭兵力的分散。

這樣一來,洪都城的士兵有瞭喘息之機,於是陳友諒失敗瞭,再也沒有機會一統天下。更為嚴重的是,《明史》中記載瞭“友諒豪侈,嘗造鏤金床甚工,宮中器物類是。”也就是陳友諒生活奢侈,導致瞭民間百姓的怨氣越來越多。這與當時元末的情況很相似。

綜上所述,陳友諒的失敗也許是命中註定的。以陳友諒的性格是很難成就霸業的,他的缺點太多,其次隻知道享樂,生活奢侈,這樣一來陳友諒肯定是不得人心瞭。其次生性多疑的他也被將領所不信任。於是出現瞭四分五裂的局面,陳友諒最終失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