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艦吉野號有什麼故事?吉野號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吉野號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在我國近代歷史當中,清朝屢屢遭受到瞭西方列強的侵略,逐漸淪為成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此一些清朝的大臣們很不甘心就這麼亡國瞭,於是洋務運動便轟轟烈烈的展開瞭,而且還大量購買瞭外國的先進戰艦,很快就組織起來一直強大的海軍。但是洋務運動的一切成果都在甲午中日戰爭之中消失殆盡,北洋海軍更是在山東威海衛軍港被日軍全部殲滅,而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正是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那麼可能大傢就會問瞭,這樣一條臭名昭著的日本軍艦,它的下場究竟如何呢?

要想瞭解“吉野號”最後的歸宿,我們就不得不從他建造的歷史說起瞭。1891年,在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的強烈推薦之下,日本明治天皇決定耗費巨資向英國訂購“吉野號”戰艦用來增強自身的海軍實力。雖然說當時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整個社會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吉野號”的造假對於當時的日本政府來說可以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為瞭能夠買到這艘戰艦,日本明治天皇決心自己帶頭做表率,發誓在自己擊敗大清國的海軍之前一天隻吃一頓飯,並且號召自己的母親(皇太後)和妻子(後宮)們捐獻出自己的金銀首飾,為籌集資金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結果不到半年時間,日本就湊齊瞭購買“吉野號”的全部資金,獲得瞭這艘強力的日本戰艦。

因此在黃海海戰之中,日軍吉野號一鳴驚人,憑借自己航速快、火力猛的優點,在交戰之中一舉重創4艘大清戰艦,“致遠”艦艦長鄧世昌下定決心要和“吉野號”同歸於盡,準備使用船身沖撞“吉野號”的右舷,卻不幸中炮沉沒。

縱觀整個甲午海戰,“吉野號”基本沒有吃什麼虧,因此在迫使清朝簽訂《馬關條約》之後,吉野號繼續在大清的領海之上橫行霸道,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吉野號還曾經用主炮轟擊過大沽炮臺,可以說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不過俗話說得好“蒼天能饒過誰”,吉野號在日俄戰爭很快就遭到瞭報應。

1904年5月,日本海軍在轟擊旅順之後準備返回,結果在返航途中遭遇大霧,闖入瞭俄國人所佈置的水雷區之中。在濃霧之中,初獺、八島兩艘戰列艦首先觸雷沉沒,日軍聞訊十分慌亂,紛紛調轉船頭準備規避水雷,結果吉野號正好被巡洋艦春日一頭撞上右舷,頓時撕開一個10餘米的口子。由於此時吉野號已經服役12年,很多設備都已經老化,再加上這樣的撞擊自然是回天無術,於是吉野號帶著319位日本士兵一起沉入瞭中國黃海的海底之中,也算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