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道光皇帝的所作所為?道光在位時有哪些作為?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道光在位時有哪些作為?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道光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在位一共30年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帝是整個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也是很不容易。道光帝在位期間,國傢內憂外患不斷,雖然他勤於政務,大力禁止鴉片,但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政權註定陷入危機,道光帝也是無力回天。後人對於道光帝的評價有褒也有貶,應該如何看待道光帝的所作所為呢,先來對道光帝的為人做一番瞭解吧。

歷經瞭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在經歷嘉慶帝之後就走向瞭下坡路。而這個時期,卻讓嘉慶的兒子道光帝遇上瞭,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不過,在執政期間,這位皇帝還是比較勤政的,隻不過,迫於形勢而不能大展宏圖罷瞭。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清朝唯一一個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
在其39歲的時候因嘉慶帝突然病逝而繼任皇位,急急忙忙的料理瞭先帝的喪事,便回到瞭朝廷之中處理國傢大事。當時的清朝,因為歷代的承襲出現瞭很多的陋規、陋習,例如:一些卯規、節壽、別敬,甚至,在征稅過程中的簽子錢、浮收等。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成瞭大傢“心知肚明”的“規矩”,平民百姓苦於這樣的盤剝,對當朝的統治不免有諸多怨聲。
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道光帝就下令:將各個地方的這些陋習進行逐一排查、重點整治,對於涉事較重的一些官員則革職查辦。至此,道光帝繼位才半個月就下詔清查陋規,正式將這一建議提上瞭日程。這個詔令的頒佈,在當時,算是波及全國的一次“反貪污、反腐敗”的重要舉措:一方面為瞭將朝廷各方面的政治勢力理清楚,方便自己今後政務處理與政權統治;另一方面則為瞭自己能有所建樹,讓百姓臣服。

於是,在短短的五日之後,道光又頒佈瞭一道政令,表明這次“反貪污、反腐敗”態度的堅決。
他告誡所有官員:“但凡有胡亂征稅、搜刮民脂、強取豪奪,致使民不聊生的一切行為,都要堅決打擊。另外,相關的涉事人員一並處以極刑、治重罪,並三令五申,責令各個地方政府的官吏不得敷衍塞責。”這樣連續兩道聖旨頒佈下來,自然而然就有官員進行附和,甚至,有一名禦史大夫寫瞭一封奏折,詳細的陳述瞭當時整頓官風、陋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則處於觀望態度,他們一邊應付著上面的指令,一邊心裡揣摩著皇帝初登寶座的意圖,包括皇帝對於此次變革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就這樣一邊想一邊做,時間一長,問題便暴露瞭出來。究竟這樣一次大張旗鼓的“陋習改革”,該用什麼方法執行下去,則變成瞭一道難題。可以說,面對這樣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很多官員瞭解其中的艱難與阻礙,明白此事執行下去的難度。
但是,他們又沒有膽子公然忤逆龍顏提出意見,這就導致一些人提出瞭“暫且緩辦”的舉措。
針對這些提議,道光帝也深感不能急於求成。

於是,他便對這次改革做瞭新的補充,表明:“這一次清查陋習、陋規,應該根據各個州縣的實際情況來執行,哪些應該保留,哪些應該堅決取締,要有一個明文規定,其目的,就是為瞭使國傢的政治之風更加清明,使百姓不再遭受無良的剝削。所以,在日程上可以稍作寬松處理。”
可以說,正是因為道光帝這一指令的頒佈,使得後續的工作很難再繼續下去。
很多人看準瞭道光帝的這一特性,於是,抓住時機,先是有很多京城的大臣們出來勸阻,後來,甚至連各個州縣的官員也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此次改革政令。
起先,由禮部和吏部的官員先後陳表,說明此次做法的不可取之處。他們說道:陋規歷代相沿,“不獨在今為然”,但是,“未聞準其明取於民垂為令甲者”,並且,舉例說:“嘉慶四年尹壯圖奉召入都,曾經建議徹查地方陋規,欲明示科條,當時欽奉上諭:‘此項積習相沿,隻可次第整頓,斷無明示科條之理。’”他們還提到:“當今各個地方的陋習究其根源是從民間萌芽的,每個地方的官員並不敢公然的去謀取私利,他們擔心上面清查問罪。如果,皇帝現在執意通過明文規章來制止這些情況,也是跟之前一樣是毫無用處的。除此之外,這樣的規定還會失去民心,因此,不能盲目的處理這件事。”
再後來,各地官員也上奏說,這次清查活動行不通,而且,多方官員請求停止這次清查。這樣一來,道光帝對於這次的命令,便開始有瞭更加深入的思考。

的確,在這次的清查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道光帝是沒有經過認真考量的。一個國傢政策的頒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做的決定。就這次而言,道光帝初登皇位,有著一腔熱血為國為民謀福祉,急不可待地希望四海能夠成為一個“桃花源”般的盛世。因此,對於當時的國民風氣和民生形態沒有一個深入的瞭解。
加之,道光帝是初次站在一個最高領導者的地位,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些稚嫩,沒有做全面考慮也在情理之中。最終,在諸多利弊的權衡之下,道光帝擬瞭這樣一道旨意撤銷瞭此次清查活動,他在詔令上提到:“因為自己正在大喪之時,心思比較混亂,又恰好是剛剛親自理政,所以,對民生世情很不瞭解,再加上,這次清查之事諸多大臣主動諫言,認為眾臣言之有理特降旨取消此次清查活動。”
至此,清查陋規被動停止瞭。
清查陋規是道光帝初政時期進行的第一個整治吏治的重要舉措,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瞭。這件事發人深省,給人的教訓也是極為深刻的,同時,它也給瞭我們一些啟示:道光帝並非不知吏治的弊端,隻是面對如此嚴峻的衰敗形勢,他也是有心而無力的。
因為,道光帝深知,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無法改變的,這在道光帝後期的執政中也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即使發現問題,也是治標不治本,這便註定瞭道光帝一生的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