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俗話說子隨父姓 為什麼秦始皇的兒子一個叫扶蘇一個叫胡亥呢

俗話說子隨父姓 為什麼秦始皇的兒子一個叫扶蘇一個叫胡亥呢

時間:2019-11-29 21:08: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秦始皇的兒子為何不姓贏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結束瞭當時四分五裂的局面,最後統一瞭天下,建立瞭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之下的封建主義國傢,秦始皇嬴政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大傢對秦始皇並不陌生,在我們的認知裡,秦始皇叫“嬴政”,而後來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扶蘇,一個叫胡亥,按照中國的姓氏文化,子隨父姓,可是在這裡看來,卻完全體會不到,這究竟為何?

其實,大傢稱秦始皇為“嬴政”,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稱謂。因為在古代,人們彼此的稱謂根本沒有那麼簡單。在古代,一個人的稱謂大致包括姓、氏、名、字、號等等。而在我們現代社會,我們已將姓與氏組合成瞭一個新的詞,那就是“姓氏”,而姓氏的大概意思就是就是指我們的姓,同理,也將名與字組合成瞭一個詞,那就是我們的名字,在當今就指的是人名。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因就是,在當今,氏與字已經沒有人去講究這些,那至於號,基本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外號瞭。

那麼,在古代人們的稱謂如此的講究,就拿我們都熟知的歷史人物孔子來說吧,人們對他的稱謂就是“孔子”二字,在我國古代,“子”是當時人們對士大夫統一的稱呼,那孔子的姓氏名字分別是什麼呢?在我們中小學教科書裡,對孔子的介紹說得很明白,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在我們遠古時期,姓原本是母系社會的發展而來,主要用途是區別血源,目的是為瞭制約婚姻,因為同姓傢族之間不能通婚,而氏卻是父系社會產生出來的東西,主要目的就是為瞭區分貴賤,而且通過氏可以瞭解他的傢族地位,以及社會地位。

而在秦滅六國之後,制度等一方面發生瞭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姓就是氏,氏也就是姓,因此姓氏在當時變成瞭姓和氏的一種書面用語,所以古代世人對秦國姓氏的發展並沒有很深的瞭解,於是簡單的就按照自己的姓名習慣本能的將秦始皇的古姓當成瞭今天的姓氏一樣放在瞭名字的前面,最終被叫成“嬴政”。直到今天。

所以,秦始皇是姓嬴,趙氏,這樣算下去,他的兒子也必須是嬴姓,趙氏,而大傢稱呼他的兒子為扶蘇與胡亥,那隻是因為沒有稱呼他們的氏而已,如果完整的稱呼,他的兒子應該叫“趙扶蘇”和“趙胡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