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是什麼意思?魯迅真的說過這句話嗎?
很多人都不瞭解“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是怎麼來的,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近代時期有不少文學大傢相互之間會產生一些對罵的情況,這一點也是確有其事的,所以當一些話真真假假說出來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人信以為真瞭。比如就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很多人認為是魯迅批評郭沫若的“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這種話,用來批判郭沫若,說不定會有很多人相信,但是事實當真是如此嗎?魯迅真的說過這樣的話嗎?

作為中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傢、文學傢之一,魯迅是個耿直可愛的人。他不喜歡你就用文字兒狠狠地“批鬥”你。作為嚴肅文學代言人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令人震驚的話:“遠看是是條狗,近看條東洋狗,仔細一看,郭沫若!”
同為中國近代文學傢風雲人物非魯迅和郭沫若究竟有什麼過節,以致於魯迅竟然這樣“破口大罵”?
1.兩個名氣大傢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從1918年他發表《狂人日記》起,魯迅的一生都在為中國新文學而奮鬥。他鉆研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等多個領域並且先後發表瞭《朝花夕拾》、《吶喊》等著名文集。他的散文、小說還被錄入瞭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課本。
他以犀利的文筆力圖喚醒當時麻木的中國人民。因為他在五四運動後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的重大貢獻,他被人們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傢”。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他在1921年第一次發表瞭新詩集《女神》。《女神》內容和它的名字一樣,處處彌漫著浪漫與清新。作為中國新詩的奠基石,《女神》自發表後就備受矚目。郭沫若也因此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不僅僅是一名文學造詣頗高的文學傢,他同時還是一名歷史學傢。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郭沫若因為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按理說,這樣兩個對中國文學功不可沒的人應該心心相惜視對方為知己才對。可事實似乎不是這樣的。

2.素未謀面的筆墨相擊
魯迅和郭沫若可以說是水火不容的“宿敵”。
1928年,中國文壇爆發瞭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文學論戰。以郭沫若等人為代表的創造社文學社團與另一個文學社團聯手發動革命文學運動。在這場運動中,魯迅不幸成為瞭他們的主要抨擊對象。
看過魯迅書的人都知道,魯迅喜歡幽默,辛辣幹脆,全近諷刺的文字,也因此他的文章具有偉大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可郭沫若的作品卻偏向於浪漫自由、清麗纏綿。如果說魯迅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那郭沫若就應該是一把溫潤秀氣的長劍。他看不起魯迅的文章,他嘲笑諷刺魯迅是封建餘孽、二重反革命、法西斯。並且郭沫若還化名杜荃發表文章猛烈攻擊魯迅。用詞兇猛而殺氣騰騰。
兩個人因此結下瞭仇。
3.沖突加劇
魯迅是一個喜歡“罵”別人的人,他狠起來甚至連自己都罵。數不清有多少“名人大傢”都被魯迅犀利的筆刀給“批鬥”過。郭沫若更是慘。
因為1928年郭沫若發表文章狠狠地諷刺魯迅,魯迅和他結下梁子。到瞭1931年,魯迅發起瞭回擊。他在上海社會科學研究會作瞭演講時,多次提及郭沫若所在的創造社並給予尖銳批判。
魯迅的這篇演講太過刁鉆刻薄,甚至還有些浮誇扭曲事實。他毫不掩飾對郭沫若的惱怒和厭惡,這篇演講在當時大火。甚至還被翻譯為瞭日語版本發表在日本。由於抨擊蔣先生而被通緝被迫流亡在日本的郭沫若在報紙上看到魯迅的演講後氣憤不已。於是他立刻撰寫瞭《創造十年》反擊魯迅。
兩個人就這樣你來我往、你進我退的展開瞭“罵戰”。

4.郭沫若的“幾宗罪”
除瞭郭沫若對自己的諷刺嘲笑,魯迅還特別看不慣郭沫若這個人。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一個還算比較富裕的傢庭,他14歲那年去瞭新式學堂,接受學習新文化思想。年輕的他風流倜儻,喜歡結識朋友,留戀於煙花之地。也許是父母看他太過浪蕩,於是在他20歲那年為他選擇瞭一個性格溫順賢淑的女子張瓊華。
接受過新思想沖擊的郭沫若不願娶這個“舊時代”的女人,卻被逼無奈與之成親。可新婚沒多久,他就拋棄瞭張瓊華。兩人沒有離婚,張瓊華為他活守寡瞭六十多年。後來郭沫若回鄉時對還在活守寡的張瓊華鞠躬道歉。
流亡日本時,郭沫若愛上瞭溫柔大方通情達理的護士佐藤富子並與之同居。為瞭和郭沫若在一起,傢庭富裕的佐藤富子和傢裡人斷絕瞭關系。郭沫若很開心,他給富子改名為郭安娜。等到二人好不容易結婚,有瞭五個孩子後,恩愛的日子卻被打破瞭。“七七事變”爆發,郭沫想也沒想的就悄無聲息的離開瞭這個相濡以沫十幾年的日本妻子。
是的,他拋棄瞭她。闊別瞭十一年,安娜得知丈夫在中國。欣喜若狂的她本以為這一次他們能一傢團聚,她能和丈夫共度餘生、安享晚年。安娜幾經輾轉和孩子們來到中國時卻詫異的發現自己的丈夫已經和其他女人結婚還有瞭五個孩子,並且閉門謝客不願意見自己。安娜在門外深情的凝視,期待他可以開門。可他沒有,於是三天後,傷心欲絕的安娜隻得回到日本。
可真真是,“渣男”郭沫若,一生風流債。
除瞭私生活的混亂,魯迅最看不慣的,還是郭沫若阿諛奉承拍馬屁的慫樣。
也許是文人的通病,郭沫若追求自由浪漫的文字,寫出的作品太過華而不實。他寫瞭不計其數的歌頌佈爾什維克主義的詩篇,可他的作品太過諂媚,質量不怎麼好不說,還通篇都在拍馬屁。喜歡諷刺文學的魯迅自然是看不慣甚至看不起這個人的。

5.緩和
且不說二人在文壇上如何針鋒相對。但隨著中日關系的惡化、中日兩國文化民族矛盾的加劇。這兩人在文學上的觀念還慢慢的趨和起來。魯迅放下昔日二人的“仇恨”,發表瞭一篇文章表明對郭沫若某些文學觀點的贊同和支持。喜歡罵人的魯迅也用這篇文章委婉的向郭沫若提出“和解”,並且為二人的罵戰畫上瞭句號。
6.真相
其實魯迅根本就沒有說過“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這樣的話。翻看魯迅大大小小的文章,都有發現這句話。這連出處都沒有的“名言”很明顯是現代人偽造的。
記得讀書那會兒,尤其是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有人會擅自“創造”出所謂高大上的“名言名語”。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