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曹丕上位後有哪些政策?為何說埋下瞭曹魏滅亡的種子?

曹丕上位後有哪些政策?為何說埋下瞭曹魏滅亡的種子?

時間:2019-12-01 14:41:0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我是小編,說起曹丕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漢獻帝稱帝,正式建立瞭曹魏政權。但曹魏並沒有綿延長久,在二十九年後就被司馬懿篡奪瞭實際大權。咸熙二年(265年),曹魏被西晉取代,僅僅維持瞭四十五年左右。

作為曹魏的世祖文皇帝,曹丕雖然看起來“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但後世很多學者都認為,曹丕實行的短視政策直接埋下瞭曹魏滅亡的種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漢末三國是士族崛起並主導社會的時代,但曹魏並不是士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士族一直希望某個士族能取代曹魏,建立真正屬於士族的皇朝。曹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生前便一直采取壓制士族的政策方針。

曹操壓制士族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本措施是兩個:一是實行“唯才是舉”的選官制度,打破士族對官員任命的壟斷,而這正是士族主導社會的根本;二是大力扶植曹姓、夏侯姓的宗室,靠本傢親戚制約士族。

可是出於維護個人的權力地位,曹丕繼位後大力打擊本傢親戚,曹操的四個嫡子中有三個都被曹丕排擠出朝廷中央。曹姓宗室的實力在曹丕期間大幅下降,以至於曹睿臨終前隻有曹爽、曹宇寥寥數人可用。

更要命的是,曹丕為瞭爭取士族支持他篡漢自立,在黃初元年(220年)將“唯才是舉”的選官制度改為“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完全是按照士族希望的選官標準制定的,士族門閥憑此壟斷瞭選官權。

在“九品中正制”實行二十幾年後,曹魏的絕大部分官員都是士族出身,曹魏皇族完全處於士族的包圍之中。正因如此,當士族代表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時,曹魏的大部分官員都站在瞭司馬懿一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