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秦昭襄王繼位初期秦國的又是並不明顯 秦國是如何拉開和諸侯國的實力的

秦昭襄王繼位初期秦國的又是並不明顯 秦國是如何拉開和諸侯國的實力的

時間:2019-12-01 16:13: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秦國如何拉開距離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秦昭襄王繼位初期,秦國的優勢並不明顯,至少齊國、楚國還是大威脅,趙國也在快速崛起;50多年過去,至秦昭襄王末年,楚國被迫遷都,齊國一蹶不振,對秦國最具威脅的趙國也被打殘。

01:國際環境大變化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國際局勢發生瞭很大的變化,昔日的強國楚國、齊國先後墜落,趙武靈王去世後,趙國也開始瞭下坡路。

楚國在秦惠文王時期,國力達到巔峰,秦楚丹陽之戰中,秦國也是險勝,付出瞭很大的代價;徹底吞並越國後,國力再上一階,領土遼闊、人口眾多、糧草豐盛,傲立群雄。諸侯列國對之虎視眈眈,垂沙之戰後,楚國損失慘重,之後失去瞭爭霸的雄心,開始依附齊國、秦國,茍且偷生。

垂沙之戰後,齊國儼然成為瞭東方諸侯的領頭羊,風光無比。齊湣王上位時,飛揚跋扈、剛愎自用,滅掉宋國後,令諸侯眼紅,在燕國的撮合下,五國伐齊,齊國差點兒亡國。之後雖然趕跑瞭燕軍,但國力損失巨大,之後的兩代齊王基本不再參與列國事宜。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事力量大增,大有秦國勁敵的趨勢,遺憾的是,趙武靈王被困死沙丘後,趙國在公子成、李兌領導下,放棄瞭先前的戰略,走上瞭回頭路。整個趙孝成王期間,也隻能做到勉強自保。長平之戰後,趙國精銳基本被殲滅,之後茍延殘喘。

02:秦國內部勵精圖治、人才濟濟

當楚、齊、趙衰落時,秦國繼續大踏步前進,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秦國變法徹底,秦國在既定道路上前進,沒有瞎折騰。商鞅變法非常徹底,經過孝公時代近二十年的執行,秦國上下已經形成瞭依法治國的觀念;秦惠文王車裂商鞅、打擊老貴族後,繼續堅定新法不動搖;秦昭襄王繼位後,法統治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可動搖瞭。

其次,宣太後主政期間,重用瞭一大批以魏冉為首的賢才。宣太後雖為一介女流,但胸懷遠大、志向高遠,舉賢不避親,啟用瞭以魏冉為首的一大批賢臣;魏冉雖是外戚,但能力出眾,在戰略規劃、人才舉用、外交軍事方面,同時代人物罕有匹敵。

再次,秦國出瞭一名超級悍將白起。據統計,整個戰國時期,戰爭傷亡大約有200萬左右,僅白起一人,率領秦軍斬敵瞭100多萬,伊闕之戰斬敵24萬,長平之戰斬敵45萬,鄢郢之戰楚國損失精銳30萬左右……十分恐怖。順便說一句,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

最後,秦昭襄王任用范雎,及時糾正瞭不當國策。秦昭襄王主政後,在范雎的建議下,及時停止瞭一些沒有意義的戰爭,遠交近攻,步步蠶食;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基本上隻能被動挨打瞭。(信陵君魏無忌合縱,也隻是把秦國趕進瞭函谷關,六國諸侯實力並沒有增長多少。)

綜上所述,楚國、齊國、趙國的先後墜落,秦國繼續快速前進,此消彼長,秦國和其他諸侯差距拉開瞭很多。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