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宋朝歷史上那些引發眾怒的官員
宋朝是一個對文人相當寬容的朝代,隻要不犯上作亂、十惡不赦,基本上都不會受到極刑。“刑不上士大夫”這句話就是專門用來形容宋朝對文人的政策的。
所以,宋朝發生瞭很多在其它朝代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的事件。比如:一個地方官就可以隨隨便便地上書朝廷,大罵奸臣當道或者皇帝昏庸;太學生可以隨隨便便地上書請願,議論朝政;老百姓可以在大街上遊行,並毆打朝廷官員。
這些都不奇怪,因為宋朝本就是一個以文治國的朝代,為瞭防止武人專權,隻要不動武,其它都好說。這也是宋朝積弱的一個原因。
今天,我們就來看幾起宋朝平民攻擊朝廷要員的例子。
1、李邦彥
李邦彥,宋欽宗時宰相,投降派,北宋的滅亡他負有很大責任。
金軍第一次南下的時候,李邦彥的投降政策使得北宋屈辱求和,還將主戰派的李綱和種師道罷瞭官。
此舉讓汴京城炸開瞭鍋,民怨急劇沸騰,鬧得最兇的就是擁有知識力量和愛國熱情的太學生。
在太學生領袖陳東的帶領下,群情激奮的民眾包圍瞭皇宮的宣德門。剛好這時,李邦彥從皇宮出來,撞在瞭抗議民眾的槍口上。
民眾正無處發泄,看到奸臣露面,頓時分外眼紅,毫不留情地指著當朝宰相的鼻子大罵,不解氣的還撿起石頭、瓦片招呼過去,嚇得李邦彥灰頭土臉地逃回瞭宮中。
此事連皇帝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隻得恢復瞭李綱等的職位後才解除瞭危機。
2、唐恪
宋朝官員

第二個引發眾怒的就是李邦彥之後的第5任宰相唐恪。當時金軍大軍圍城,唐恪為瞭求和,竟下令各路勤王軍不得妄動,最後全部散去。唐恪卻屈辱地向金國求和,導致民怨再次沸騰。
當唐恪陪宋欽宗到城門巡視時,被憤怒的民眾發現,破口大罵並競相追打,最後在兵士的保護下倉皇離開,不久就引咎辭職。
3、汪伯彥
汪伯彥劇照
汪伯彥是宋高宗朝的宰相,宋高宗趙構即位之初,為躲避金人的兵鋒,一味南逃,這引起瞭民眾的一致憤慨。趙構把這個黑鍋自然甩給瞭汪伯彥,於是義憤填膺的民眾找汪伯彥算賬,將他堵在傢裡連門都不敢出。
後來趙構隻得將汪伯彥罷官,等風頭過後,汪伯彥才再次回到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