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當初權傾天下無人能抗衡 她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呢
還不知道:呂後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呂後當年真正是稱得上權傾天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和她抗衡的。
說呂後權傾天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呂後)
其一,呂後可以隨便欺負劉邦的兒子們,沒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
劉邦的兒子中,除瞭劉肥、劉恒等少數幾個,以及呂後自己的兒子劉盈外。呂後幾乎把他們都殺光瞭。其實,劉邦的這些兒子們都在藩國,他們想要反抗,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後來呂後死後,劉肥的兒子們不就起兵反呂瞭嗎?這說明,藩國其實是有軍隊有兵馬的。再後來爆發的“七國之亂”,更說明瞭藩國軍隊人數其實不少。
再說瞭,就算劉邦的那些兒子們沒有軍隊,難道不可以組建軍隊嗎?何以當呂後召喚他們的時候,他們都規規矩矩進京,等待著被呂後毒死呢?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當時呂後的權勢實在太大,劉邦的兒子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反對她。
其二,朝中的大臣沒人敢和呂後對抗。
呂後在朝中為所欲為,但是朝中大臣,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她抗爭。哪怕說一下都沒有。當年劉邦非常擔心他死後,呂後會對劉如意不利,把周昌派給劉如意當相國。周昌是非常正直的人,對劉邦都敢頂撞。可是他卻對呂後無可奈何,眼睜睜看著劉如意被呂後毒死。
陳平深有謀略,也知道呂後亂政對劉傢天下是很不利的。但是他竟然助紂為虐,還慫恿呂後把南北二軍的兵權奪過去,交給呂祿、呂產掌控。
這些大臣們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隻能說明一點,呂後的權力真的很大,大臣們真的不敢和呂後有任何對抗。

(劉邦)
既然呂後這麼厲害,那麼,她為什麼不奪瞭劉邦的江山,自己稱帝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呂後不敢越過底線。
呂後打擊劉邦兒子們的時候,劉邦兒子們不敢反抗,大臣們也不敢說三道四,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劉邦在去世之前,剛進行瞭大面積的絞殺功臣的運動,厲害如韓信、彭越、英佈這樣的人,劉邦的朝廷軍都是想殺就殺,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劉邦的那些兒子們,能力比韓信、彭越、英佈等人差多瞭,他們哪敢反抗呢?
大臣們呢,也是因為他們覺得反正呂後是殺他們自傢人,又不是殺自己,何必惹禍上身,不如袖手旁觀算瞭。
不過,假如呂後想當皇帝,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瞭,這就是越過瞭底線。越過瞭底線的事情,大臣們當然是肯定會反對的。大臣們一反對,劉邦的兒子們就會跟從。
舉個例子,當年劉邦想立劉如意為繼承人,為什麼包括周昌在內的人都堅決反對呢?因為劉邦改變瞭“嫡長子制”。這是當人所有人的價值認同。同樣的,呂後要是當皇帝,她也改變瞭“男權制”這也是一種價值認同,朝中大臣能袖手旁觀嗎?

(劉盈)
二、呂後沒有足夠時間。
或許呂後想要奪權當皇帝,但是她在時間上來不及。
之前是呂後的兒子劉盈在當皇帝,呂後沒有那個必要奪位。劉盈幹瞭六年皇帝,去世瞭。這時候,呂後才有奪取皇位的可能。
從呂後的表現來看,她也正走在奪皇位的路上。她先是把兵權收回來,交給呂產、呂祿,相當於掌控在自己手裡。接著,又廢黜瞭不聽擺佈的前少帝,改立後少帝為皇帝。所有這些,都顯示著呂後一步步朝權力的巔峰奔走。
不過,沒過幾年,呂後就去世瞭。所以她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幹奪取皇位的事情。
三、呂後缺乏相關意識。
當然瞭,雖然前面說瞭兩個理由,這兩個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根本的理由。根本的理由是什麼呢?
從父系社會開始,男人就在政治上居於統治地位。在長期的發展中,女性作為從屬地位,在所有人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在呂後之前,也有女人掌權,比如秦宣太後之類,但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女人做君王。
也就是說,按照呂後的思想范圍來看,她根本沒有敢往當皇帝那方面去想。而且,也無法描述女人當皇帝,應該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我們看看整個中國數千年歷史,真正當過皇帝的女人,也就隻有武則天一個人。但就算武則天當瞭皇帝。晚年她被李顯奪位後,她也宣佈去除帝號。這說明,連武則天自己都認為,女人當皇帝是瞎胡鬧。
呂後所處的時代,要早很多年,她怎麼會想到做皇帝這一舉動呢?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