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人死後為什麼要用紙遮住呢 其實這並不是迷信

古代人死後為什麼要用紙遮住呢 其實這並不是迷信

時間:2019-12-03 09:50:2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古人死後為何要用紙遮住,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人生百年,禍福不定。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正如四季輪回春種冬藏一樣,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事死者如事生,這是我國的傳統喪葬觀念。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政治氛圍等因素的影響下,各地葬禮儀式不盡相同。諸如漢族、苗族這樣源於農耕文明的民族,因為居住地非常穩定,周圍皆是累世交往的親友,所以多會在亡人離去後大力操辦喪事,一來超度亡靈,二來供親友憑吊;而像藏族這樣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在亡人去世後會選擇將其遺體安放在天葬臺上,任憑禿鷲啃食。在西藏文化中,亡人的遺體被吃即意味著他已得大圓滿。

千百年來,社會雖不斷變革,但喪禮和殯禮的主要形式變化不大。老人臨終之際,他的子女或是其他晚輩會準備一盆調試好溫度的凈水為其擦拭,並換上壽衣(又稱裝老衣裳)。提前為老人更衣並不是盼望老人早去,而是想讓老人穿上衣服體面的走,且人去世後身體會變得僵硬不便穿衣。老人身故之後,傢屬需要向親朋報喪。如果死者為女性,子女要親自去其娘傢報喪,娘傢人要是有意見,死者就不能順利入殮。有的讀者認為,傳統葬禮中的很多環節都是封建陋俗,不值得提倡。其實傳統葬禮習俗之所以能長期被國人所奉行,並不是國人觀念落後,當您讀完今天這篇文章後,一定會驚服於古人的智慧。

農村的老人去世後,傢人會在其臉上置一黃紙或是白佈,您知道這是為瞭什麼嗎?有的讀者可能會說瞭,這都是古人怕亡靈身體的陰氣從嘴中擴散出來才有的風俗。其實用紙和佈遮蓋亡靈的面龐,並不是怕陰氣影響生人,也不是怕亡者的魂魄消散。據傳最早被黃紙白佈蓋住臉的死者,是吳國國君夫差。

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之後並沒有徹底吞並越國的土地,伍子胥屢次勸諫夫差斬草除根,可惜後者不僅不納忠言還暴虐多疑,下令處死瞭伍子胥。伍子胥素知勾踐胸懷大志,令伍子胥惱怒的是,其為瞭吳國的霸業出的建議竟成瞭他的催命符。伍子胥氣極反笑,伍子胥囑托身邊的人,待其死後一定要將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姑蘇城的城門樓上,他要親眼看著夫差慘死於勾踐的利刃之下,要親眼看到吳國的覆亡。伍子胥死後不足十年,勾踐即率大軍攻破瞭姑蘇城,夫差自殺前想起瞭伍子胥的臨終之語,羞愧難當的夫差命令下人將他的臉蓋住,以免死後看到伍子胥。

其實古人之所以好會在亡人的臉上覆以紙佈,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人死之後,會有大量細菌生成,故以白佈遮蓋。以佈蓋臉不僅可以防止親屬目睹死者面容過於悲戚,還可以測試筆者是否還有呼吸,人呼吸後很容易把白佈吹的變位置,守靈的人看到後可以及時搶救。沒想到普通的白佈竟然還有這樣的作用,古人智慧果然不容小覷。

本期的xxx講歷史就到這裡瞭,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發佈在屏幕下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