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吳國滅亡後,西施的最終命運如何?

吳國滅亡後,西施的最終命運如何?

時間:2019-12-04 12:49:2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西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揭曉西施的結局之前,有必要先把西施的故事的來龍去脈再梳理一下。據民間傳說,西施不叫西施,她真實的名字叫做夷光,西施是在她那個時代美女的代名詞。但最後還是以西施這個名字流傳瞭下來。當年吳國擊敗越國,俘虜瞭越國國君勾踐,勾踐憑借著給在病中的吳王夫差嘗糞便的“忠誠”表現,得以被釋放歸國。歸國後的勾踐除瞭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外,還計謀以美人計來誘使吳王夫差墮入溫柔鄉,不理朝政。而尋找美女的任務就交給瞭范蠡。范蠡在越國國內一番地毯式搜索,在一條河邊看見瞭正在洗衣服的西施,天生麗質的西施一下子就驚呆瞭范蠡,西施不僅美麗,還充滿瞭對越國的亡國的哀愁,這樣既美麗又有責任感的美麗女子不禁讓范蠡也對她一見鐘情。

西施被范蠡帶到瞭宮中,范蠡親自教授西施舉止禮儀,也就是實施美人計之前的上崗培訓,兩人在耳鬢廝磨中日久生情,成瞭一對被革命烈火淬煉出的堅貞戀人。

後來西施被派往吳國,經過近十年的臥底生涯,間諜西施終於完成瞭自己的使命,幫助越國最終滅亡瞭強大的吳國。此後,范蠡功成身退,攜帶著歸來的心愛伴侶西施泛舟五湖而去。

故事到這裡皆大歡喜,是個中國人都喜歡的美滿結局。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從其他的一些文獻資料上的記載看,我們恐怕要失望瞭。

司馬遷的《史記》在講到范蠡的時候,根本沒提到過西施。《史記.貨殖列傳》說到范蠡的結局是:“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也就是說越國滅亡吳國後,范蠡就離開越國,去到瞭齊國,到瞭齊國,還給自己起瞭個奇怪的名字叫鴟夷子皮,後來又到瞭陶這個地方,又改瞭個名字叫朱公。先說說范蠡給自己取的“鴟夷子皮”這個奇怪的名字是什麼意思。鴟夷是用牛皮或馬皮做的酒囊,就是大皮袋子。當年吳王夫差和伍子胥有瞭矛盾,夫差命令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死後,就是用鴟夷這種皮袋子裝瞭屍體,扔到江裡面喂瞭魚。那范蠡起瞭一個皮袋子的名字到底是為瞭什麼呢?

記載吳越故事的一部重要的書籍《吳越春秋》裡面有一句話,也出現瞭鴟夷這個詞,而且還和西施有關。“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越王勾踐把西施裝在皮袋子裡,沉到江裡喂魚瞭!這顯然有點意外,和我們通常知道的西施的結局大相徑庭。別急,還有一條記載似乎確證瞭西施的結局很不美妙。這條記載來自《墨子.親士》,上面說:“西施之沈(沉),其美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西施是因為她的美貌而被沉入江中淹死的。《墨子》這部書是春秋末期的墨子寫的,墨子是魯國人,魯國當時和越國不遠,所以墨子的記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比較接近於當時的歷史真實,西施確實最後被沉到江裡淹死瞭!

這樣西施最終的結局我們幾乎可以在想象和真實記載中進行還原瞭。配合越國完成滅亡吳國的任務後,西施回到瞭越國,非但沒有受到英雄凱旋的盛大禮遇,反而被越王勾踐當做紅顏禍水,塞進一個大皮帶子裡沉到江裡淹死瞭。范蠡想方設法也沒能挽救得瞭自己心愛女人的性命,心灰意冷之下辭官歸隱。為瞭懷念自己最親愛的女人,所以就給自己取瞭個鴟夷子皮的名字。

西施和范蠡的愛情真實的結局是如此悲慘,西施最終的結局讓人痛心,明明自己為越國犧牲瞭那麼多。故此,千百年來,後人嘆息西施的死於非命實在可惜,所以就為她設計瞭一個美好的結局,並口口相傳流傳瞭下來。在心底裡,其實我們都希望並願意相信西施這樣一個善良與美貌並存的美女能有一個令人艷羨的美好結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