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嶽飛為什麼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背後有何含義?

嶽飛為什麼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背後有何含義?

時間:2019-12-06 20:33: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嶽飛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這裡的黃龍,指的其實就是黃龍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長春市附近,這裡是金人的老巢。嶽飛要一路向北,打到黃龍府,實現趙匡胤都沒有實現的理想,這是何等的英雄氣魄。

二聖,指的是宋徽宗趙佶,以及宋欽宗趙桓。這兩位在汴京城被金人捉瞭去,一同捉去的還有北宋幾乎所有的皇族以及文武大臣們。嶽飛希望通過自己的北伐,將這兩位皇帝給接回來。

那麼嶽飛為什麼要直搗黃龍呢?

黃龍府距離中原地區,實在是太遠。一方面是冰天雪地的地方,中原人不會適應這個地方的環境,另一方面人口少莊稼收成少,所以在當時來說沒有什麼戰略意義。

所以宋朝在建國之初,就已經相當於是放棄瞭這塊地盤,任其自由發揮。沒想到的是,遼東這塊地盤上,成長起來瞭一個強大的民族,在風雪之中孕育出瞭一個龐大的帝國,那就是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大金帝國。

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宋史》

這個帝國的主體是女真人,也就註定瞭他們不會兼容並包地接納其他民族。於是乎浩浩蕩蕩的南下活動就此展開。金人和北宋聯合在一起,將常常欺負他們的大遼給滅瞭。

可是誰也沒想到,金人在滅瞭大遼以後,調轉槍頭立刻南下挑戰北宋。北宋王朝的兵力不足以對抗強大的金人,結果就造成瞭汴京城陷落,北宋王朝遭受瞭奇恥大辱。

北宋的滅亡,給嶽飛心中造成的傷害,那是無法估量的。他沒想到自己的國傢會在頃刻之間就滅瞭,所以當南宋建立起來以後,嶽飛的目標,那就是恢復北宋的江山。

僅僅如此那還不夠,嶽飛不僅要恢復北宋的江山,還要滅瞭大金王朝,一雪前恥。金國人把北宋的國都汴京城給滅瞭,那麼嶽飛就立志要把金國的黃龍府也給滅瞭。

有這樣的氣魄和目標,嶽飛這一生的所有努力,似乎都能夠得到實現。當然,隻要高層能夠大力支持他。

迎回二聖,那可是宋高宗自己開的口。

為什麼會有迎回二聖的說法呢?其實大傢不知道的是,這個說法是宋高宗趙構自己提出來的。因為二聖是他的父親和兄長,又都是宋朝的皇帝,沒有理由不為他們著想。

如果宋高宗做瞭皇帝,立刻就忘記瞭父親和兄長在北方受苦的事情,那他哪裡還能夠擁有威信呢?所以這個口號是趙構自己發起的。

當時所有人都在喊著這個口號,以此來激勵大傢參與到抗金的事業當中去。因為隻有全國上下一起抗金,那趙構這個集團才能夠坐穩江山。

嶽飛作為軍中的一名將領,他沒有理由不做這件事。所以嶽飛也時常要迎回二聖,不過絕對不是嶽飛一個人在喊,而是他的同僚們都在喊,這是國策之一。

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宋史》

可是到瞭1135年這一年,情況發生瞭巨大的改變,宋徽宗趙佶在北方四國城病死瞭,從此再也沒有人去提迎回二聖的說法。

尤其是嶽飛,他知道二聖對宋高宗是有很大威脅的,尤其是宋欽宗趙桓,那可是在位的實權皇帝。他要是被弄回來,事情可就難辦瞭。

宋徽宗當時已經是太上皇,所以他死瞭以後,隻剩下一個宋欽宗趙桓瞭。如果這個時候再有人說迎回二聖的話,那就是跟宋高宗趙構過不去。

所以從此嶽飛再也沒有提過什麼迎回二聖,可見他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這個時候他改口稱北伐是為瞭中興宋高宗的社稷,這說法就十分巧妙瞭。

一方面是希望宋高宗繼續支持他北伐,另一方面是告訴宋高宗,北伐的目的是為瞭幫助他完成宏圖大業,跟宋欽宗一點關系都沒有。

嶽飛得罪宋高宗,絕不是因為迎回二聖這麼簡單。

宋高宗趙構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孕不育,這件事一直困擾著宋高宗。倒不是說他原來就這樣,他之前也是有過一個孩子的,可是後來在逃難的時候,因為驚嚇過度,所以喪失瞭生育能力。

據我推斷,這是為瞭給皇傢遮羞,宋高宗趙構應該是傷到瞭那個地方,所以再也沒有瞭生育的可能。

既然這是大傢都知道的秘密,那誰也不敢去觸碰這件事瞭。可嶽飛偏偏要觸這個黴頭,為什麼呢?因為嶽飛覺得國傢必須要有繼承人才能穩定下來。

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於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夏經羿、浞,周歷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瑯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宋史》

所以嶽飛總是請求趙構快點立皇太子,可是趙構膝下無子,這讓他怎麼去做選擇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從旁系中選擇就好瞭。

也就是說嶽飛讓趙構選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這件事雖然有些荒唐,卻好像是唯一的選擇。

可趙構心裡就很不爽瞭,萬一將來我又有瞭孩子,這該怎麼辦呢?所以他總是告訴嶽飛,自己還很年輕,不要考慮這件事。

嶽飛的這個提議,讓宋高宗非常不開心。所以就算後來嶽飛放棄瞭自己的這個提議,卻也成為瞭宋高宗心中永遠的痛。

總結:君臣不和,大業不成。

自古以來,君臣心和才有可能成就大業,因為諸葛亮和劉備心和,所以他們從一貧如洗,成長為帝國的領袖。

因為唐太宗和手下的文武群臣心和,所以他們一起創造瞭貞觀之治。正是因為武則天和狄仁傑這一幫老臣們心和,所以武則天才有資格成為唯一的女皇帝。

所以說隻有君臣之間達到瞭心和,才能夠一起開創大業。然而宋高宗和嶽飛,這兩個人卻心不和。

宋高宗是非常瞭不起的明君,這是可以肯定的。他是為數不多能夠在南方撐起一片天下的皇帝,能夠抵擋金人的南下,宋高宗的決策也是比較出色的。

而嶽飛就更不用說瞭,軍事能力幾乎是無敵於天下。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也是當時所有士兵們的偶像。

可這兩位優秀的人,卻無法做到心和。所以宋高宗和嶽飛之間,永遠都無法默契合作,最終嶽飛的悲劇其實也是可以想見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