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有人說嶽飛被殺是他主張迎回二聖?為什麼會這麼說?

有人說嶽飛被殺是他主張迎回二聖?為什麼會這麼說?

時間:2019-12-07 15:44:5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嶽飛被殺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關於嶽飛的死,筆者想指明幾點,首先就是殺害嶽飛的兇手絕非秦檜一人。雖然當時的秦檜已位居宰相,位極人臣,但嶽飛北伐歸來後也被授予樞密副使一職,即便沒瞭統兵權,但也是朝廷一品武將,想要殺掉一個高級武將尤其是冤殺,單憑秦檜是絕對沒有這個能力的,必須得到皇帝的支持,所以在冤殺嶽飛這件事上,高宗趙構也是元兇之一。

其次就是嶽飛因何而死,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觀點,其中主流觀點有兩種,一種是嶽飛反對議和,另一觀點是嶽飛置趙構於尷尬處境而不顧堅持主張迎回二聖。那麼在筆者看來,這兩點都不是嶽飛被殺的根本原因。

為何這麼說呢?

先來看“嶽飛反對議和”,如果說當初反對議和就要被殺的話,那麼首當其沖最先被誅的一定不是嶽飛,而是韓世忠,為什麼呢?因為相比於嶽飛,韓世忠才是反對議和最為激烈的武將,為瞭反對議和,韓世忠曾多次上書北伐收復失地,也曾多次罵過諷刺過秦檜,更曾暗中密謀要刺殺金國議和使臣,在韓世忠做的這些事情裡,除瞭要求北伐,其餘的嶽飛都沒有做過,所以若論反對議和之決心,韓世忠絕對比嶽飛更堅決。

我們再來看“迎回二聖”一說,其實最早提出“迎回二聖”的是趙構,而且在趙構提出這個口號後。當時南宋上至文武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在響應這個口號,嶽飛也隻是迎合瞭趙構的想法而已,在建炎年間,這個口號就是趙構用來穩定軍心,民心的,查閱那時候趙構所下發的詔書旨意,“迎二聖”非常普遍,比如:

“此不足喜,惟復中原,還二聖,乃可喜耳。然中原未復,二聖未還,朕心歉然,卿等其勉之。中原未復,二聖未還,赦文不可誇大,第使實惠加於兩淮百姓,乃朕指也。”

不管趙構是真的想迎回二聖還是為瞭自身皇位的穩定而做做樣子,起碼在即位之初,“迎回二聖”是主流思想,不僅不能避諱還得加大宣傳,所以嶽飛其實並沒有做錯。

而當宋徽宗死後,金人揚言要把宋欽宗的兒子送回來當皇帝的時候,再說“迎回二聖”就不對瞭,這時候大傢都不提瞭,嶽飛當然也不提瞭,而是以“天眷”來稱呼宋欽宗,這也表明瞭嶽飛對趙構的忠心,有如此忠臣,趙構會因為這個理由殺他嗎?很顯然不會。

但事實往往就令人出乎意料,這麼懂的維護趙構地位的嶽飛還是被殺瞭,他既不是死於“反對議和”也不是死於“迎回二聖”,那麼他究竟死於何種原因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嶽飛死於皇帝的猜忌。

我們都知道,宋朝起於武將兵變,所以宋朝一直都對武將有很重的防備心理,縱觀兩宋武將,往往都是被迫交出兵權才能善終,而且趙構還曾經歷過“苗劉兵變”,在此次兵變中,他的繼承人因驚嚇過度而死,自己也差點被殺。所以對於武將,尤其是擁兵自重的武將,趙構既忌憚又非常的不信任。而在此情況下,嶽飛又是怎麼做的呢?嶽飛在趙構沒有將劉光世的部隊調配給自己的情況下,賭氣回廬山為母親守墓,趙構先後三次派人去勸他這才把他勸回軍中,嶽飛雖然回來瞭,但趙構此時便對嶽飛心生不滿瞭。

再後來嶽飛北伐,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才迫使他班師回朝,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在趙構看來,嶽飛根本就是擁兵自重,嶽飛不僅不懂得如何自保還總想著向皇帝索要更多的兵權,如此一來趙構的猜忌之心肯定愈發嚴重瞭。

所以當秦檜提出殺嶽飛之後這也正迎合瞭趙構的心思,殺掉一個嶽飛不僅可以收攬軍權而且還能向金人表現出自己議和的誠意,一舉兩得,於是冤案就這樣產生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