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後一生經歷瞭什麼?孝莊皇後坎坷傳奇的生平介紹!
說到孝莊皇後,一定是這樣的形象,其中在這裡卻是這個樣子的,除此之外你還知道些什麼呢?
孝莊皇後被譽為是清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傢,因為她一生培養出瞭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孝莊皇後早年嫁給皇太子為側福晉,後來皇太極稱帝後,被封為永福宮莊妃,並生下皇九子福臨,也就是日後的順治皇帝。其實孝莊皇後的一生十分具有傳奇性,可能真正瞭解孝莊皇後的朋友並不多,這次就為大傢講講孝莊皇後的為人,以及她生平比較重要的事跡,想瞭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孝莊皇後,1613年3月28日生於蒙古科爾沁,死於1688年1月27日,皇太極之妃、順治帝的親生母親、在中國大地上被視為傳奇的女政治傢,培養、輔佐瞭順治、康熙兩代君主,為清朝初年的統治做出瞭巨大貢獻。
地位不升反降的早年孝莊
後金天命十年二月,年僅十三歲的佈木佈泰(佈木佈泰,也就是後人所稱呼的孝莊皇後)由她哥哥吳克善不遠萬裡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作側福晉。
後金天聰初年,皇太極接任汗位,大封群臣及後宮嬪妃,將哲哲封為大妃,位居後宮之首,將佈木佈泰封為西側妃,排於後宮第二。
天聰三年正月初八日,佈木佈泰喜生皇四女雅圖。雅圖後來被皇太極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但長公主的到來雖然為佈木佈泰的皇宮生活平添瞭許多樂趣,但並未使她的地位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後金天聰六年二月,皇太極再添一妃即東側妃。由於皇太極對東側妃情有獨鐘、寵愛有加,東側妃入宮不久就在後宮獲得瞭較高的地位,這導致瞭佈木佈泰在後宮中的地位不升反降由第二位跌到第三位,位居東側妃之下。
天聰六年二月十二日,佈木佈泰生下皇五女阿圖,同樣,阿圖的到來也沒有使佈木佈泰的地位得到提升,僅僅給佈木佈泰的深宮生活平添瞭許多樂趣。
天聰七年十一月十六日,佈木佈泰再獲一喜,生下瞭皇七女。皇七女後來被皇太極封為固倫淑哲長公主。與皇五女一樣,皇七女雖然為佈木佈泰的生活豐富瞭色彩,但也沒能使佈木佈泰的後宮地位得到提升。
後金天聰八年十月,佈木佈泰不但沒有等到好運的降臨,反而遭遇瞭不升反降的苦楚,因為佈木佈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嫁給瞭皇太極,且在不久之後寵冠後宮。這段變故使佈木佈泰感到深宮的絲絲寒意,但她沉著冷靜,就如風雪中的梅花,在嚴寒中悄悄綻放,平靜地等待著屬於她的時機。
後金天聰九年七月,清朝的皇宮又迎來瞭一位嬪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
隨著海蘭珠、林丹汗遺孀等一位又一位的嬪妃先後入宮嫁與皇太極,佈木佈泰在後宮的地位不斷遭到新歡舊寵的打壓,地位是一降再降。

受封莊妃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盛京是今天的沈陽)登基稱帝登上極位,趁著大喜冊封瞭五大福晉。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其中的一男是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的佈木佈泰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在後宮中處於第五位。進宮時是第二位,然後是第三、第四,現在是第五位瞭。
中宮為清寧宮皇後,名為哲哲(即孝端文皇後),她在後宮中處於首位,後宮由她統領。
東宮為關雎宮宸妃,名為海蘭珠,居後宮第二位,地位僅次於哲哲。
西宮為麟趾宮貴妃,名為娜木鐘,居後宮第三位,排海蘭珠之後。
次東宮為衍慶宮淑妃,名巴特瑪·璪,居後宮第四位。
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名佈木佈泰(即後來的孝莊皇後)。命運弄人,先來者隻能暫時排後宮第五位。此時僅僅排第五的佈木佈泰,不知是否有人能預知她會成為後來的皇太後。
一“生”定乾坤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佈木佈泰在盛京(清朝從1625年至1644年的都城,今天的沈陽)皇宮生下皇九子福臨(後來的順治帝)。這一生定乾坤,為佈木佈泰極大地提升瞭後宮地位,並改變瞭清朝的歷史走向。對佈木佈泰來說,她生下福臨真的是大喜大福臨門,功勞遠遠大於她生下那幾個公主。佈木佈泰的遭遇再次證明瞭宮廷之中“母以子貴”千古真理。看起來,這個“子”是不包括公主的。
皇位爭奪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突發腦溢血。太醫雖是當時萬裡挑一的良醫,但卻苦無良策,隻能在惶惶不安中眼看著皇太極不治身亡。由於皇太極發病突然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病發前也未提及皇位繼承人的人選,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便不期而至。
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對皇位垂涎已久,對皇位垂涎三尺、勢在必得的還有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他們均手握重兵,且都互不相讓、爭奪不休,但皇位最後卻落在瞭隻有六歲的不知政治為何物的福臨身上,這一結局雖是多爾袞退讓的結果,但必與孝莊在幕後平衡各方勢力的措施得當息息相關。

獲尊太後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佈木佈泰的兒子福臨即帝位,改年號為“順治”,佈木佈泰由此踏入後宮的巔峰,與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成為太後。
節儉孝莊
順治八年二月,年僅十四歲的世祖福臨親政,給佈木佈泰上徽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後”,簡稱“昭聖皇太後”。
昭聖太後佈木佈泰生活極為簡樸,從不鋪張浪費,常常把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前線士兵或者用來賑濟受災難民,使皇帝和大臣對其倍生敬意。
母子反目
福臨即位後,孝莊就從政治角度出發冊立自己的侄女為皇後。但福臨非常不喜歡這位皇後,與這位皇後的沖突不斷加劇,便堅決要求廢後另立她人。順治十年(1653)八月,孝莊見難以改變福臨的心意,隻好將皇後降為靜妃。事後不久,孝莊思索再三,又挑選博爾濟錦氏進宮為妃,但福臨對這位漂亮姑娘的到來同樣提不起興趣。
福臨對董鄂氏倒是情有獨鐘,對董鄂氏的寵愛幾乎到瞭無以復加的驚人程度,這令孝莊大感意外。後來董鄂氏早早地去瞭,福臨悲傷之餘把原因歸咎到太後身上,對太後很是不滿。
縱橫大清政壇一生的孝莊在此事件中的表現差強人意,令人始料不及。
獲尊太皇太後
順治十八年,親政十年後的世祖福臨駕崩,其第三子玄燁(即康熙)即帝位,佈木佈泰被尊為太皇太後。“母以子貴”又一次得到瞭淋漓盡致的體現。
孝莊去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年事已高的昭聖太皇太後病情加重,太醫束手無策。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孝莊左右,親自送茶遞藥,親自全力伺候。同月二十五日,讓太醫無力回天的孝莊走完瞭她非同常人的傳奇人生,以七十五歲的罕見高齡離世升天,完成瞭她為清王朝做出瞭不朽貢獻的轟轟烈烈的一生。

死後安葬
康熙皇帝給祖母上瞭尊崇的謚號:孝莊文皇後。
根據畢生崇尚節儉的孝莊文皇後的遺願,康熙沒有鋪張浪費將孝莊的靈樞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將操勞一生的祖母葬在瞭清東陵,讓她靜靜地守候清朝的繁榮。
孝莊軼事之勸降奇功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軍在一場大戰中俘獲瞭大明重臣洪承疇等一批要人。因為洪承疇能力出眾,在中原地區擁有很高的威望,皇太極便希望將此人納入清廷麾下為自己所用,希望他能反明投清為清廷統一全國掃除障礙為清廷多立奇功。但派出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說卻毫無進展,洪承疇是寧死不屈、寧死不降。孝莊不懼事情難辦,親自去勸說洪承疇,經過多日努力,終於憑三寸不爛之舌使洪承疇投降清軍。此事在民間流傳甚廣,頗具傳奇色彩,但翻遍正史記載,卻難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其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考證。
孝莊軼事之下嫁之謎
許多人認為孝莊可能下嫁瞭攝政王多爾袞,他們都對這一可能性津津樂道,並由此衍生出許多奇聞軼事,但有史學傢認為還沒有找到一條太後下嫁多爾袞的有力證據,所以此事為民間謠傳的可能性極大。
孝莊軼事之培養孫兒
在康熙皇帝的生命旅程中,最令他欽佩有加難以忘卻的人,唯祖母孝莊文皇後莫屬。康熙玄燁從小就飽受冷遇和不幸,幾度遭遇險阻,每次都是在他的祖母孝莊的全力呵護之下,才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得以順利成長。在康熙玄燁年僅8歲的時候,孝莊便決定放手一搏毅然將江山社稷的千鈞重任放在他的肩上,並拼盡一生為他遮風擋雨,讓他在艱難險阻中茁壯成長。我們不難發現,孝莊對孫兒玄燁的疼愛遠遠超過瞭兒子福臨。
玄燁取得的成就,既是玄燁的成就,也可以說是孝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