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大明亡國饑荒、天災是外因!真正的內因是什麼?

大明亡國饑荒、天災是外因!真正的內因是什麼?

時間:2019-12-12 18:06:0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大明亡國真正原因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貪污,是歷代屢見不鮮的一個現象,《莊子·秋水》中有:“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淮南子·俶真訓》中有:“夫聖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於己而已,貪污之心奚由生哉?”《漢書·馮奉世傳》中也有:“ 漢數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稱,或貪污,為外國所苦。”

但是,為何“貪污”這種現象,始終無法杜絕和徹底根除呢?

這裡,我們就以明代為例來說事吧。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劉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占大都,結束瞭元朝在全國的統治。之後,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瞭全國。

所以,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本人出身的緣故,對貪污則恨得是咬牙切齒,連工程建築上“偷工減料”,也是一種貪污。

近百年後的文人祝枝山,就記載瞭這樣一個故事,說:這位皇帝,在修南京城墻時,會時不時地來工地視察。如果,他發現墻體裡的填充物混有泥土的話,負責的監工和工匠就會成為填充物。正因如此,城墻才修得無比堅固。

然而,此故事的真偽還待考據,但是,城墻的質量之高卻是事實。包括長沙的古城墻,這些明城墻所用的磚頭,都會刻上負責人、監造人、制作人及幹活人的姓名,以及制作時間。一旦發現問題,可以據此追責。這在古代建築行業,已是一個慣用的做法瞭。

為瞭杜絕這方面的“克扣”和保證質量,歷代都有嚴格的管理規定。朝廷都會頒佈“營繕令”這類的法令,規定建築的規模和形式,當然,也規定建築工料的定額。但是,雖有制度,如果不執行,就是空設。到瞭萬歷年間,由於,各個環節的“盤剝”,皇宮的建造花費,遠遠要超出在民間的同樣工程。

據載,一扇乾清宮窗戶的維修費,預算就是五千金。隻要參與其中的人,不論太監還是工頭,都肥瞭自己的腰包。而更厲害的是,能將修皇宮的材料運回傢,修自傢的宅子,嘉靖三十六年的工部尚書趙文華就是這麼做的。既然,油水如此足,大傢都會想盡辦法去攬皇傢的裝修活。

當年,桂王府的工程,被一名叫黃用太監用五萬兩接下,修瞭5年,耗資50萬錢。到瞭朱由檢時期,一是國傢真的沒錢,二是貪污更是厲害。他大婚的時候,還是信王,可是,一看王府的建築,及所用物品,哪有“精致”可言,和這王府壓根就不相配。但是,歷代王朝對於這些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原來,是太監將工程給轉包瞭,隻是坐著收錢而已。後來,朱由校做瞭皇帝,除瞭將這個太監給處置外,別無他法。所以,從明朝皇傢的幾檔事就足以看出,當時的貪污之風有多盛行,甚至,在皇帝的眼皮下,都敢隨意妄為。

難道,這些人就不怕嗎?

原因還得從皇帝身上找,朱元璋不貪,更不許官員貪,這樣還不行,還將官員的工資壓得低低的,認為這樣,大傢就可以廉潔奉公瞭。而且,一旦發現有貪污者,如果超過60兩,直接砍腦袋。在他任上,大傢都很小心。但是,到瞭他的後人,祖宗的規矩是要遵守,可是,大傢也要吃飯啊。

這裡,就有一組數據: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月奉米,正一品是87石,正四品是24石,正七品是7石5鬥。折算一下,做一個縣令,月薪不過1000元多些。但是,那時卻真是一人上班,養一傢人,這點錢,咋夠花?不貪的話,吃飯都成瞭問題。而這些,就成瞭:不是想不想貪的問題,而是如何貪還不被他人發現。

就如官員借著自己的工作之便,將修皇宮的材料抱回傢修自個房子一樣,大傢都會在任上打起自己職位的主意。內官監掌印太監,主管修造藩王府邸,更是會利用這個位置謀財。而行賄之人,當然也會在修造時克扣各種工料來賺取更多的“私房錢”。

那個耗費50萬錢的桂王府,沒用幾年居然正殿塌瞭。而那個太監當然被斬瞭,隻是朝廷還得重花銀子再建。但是,那些制度,隻要有這種現象的存在,基本就失去瞭約束力。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後來皇帝的本身行為,也間接鼓勵瞭身邊人的這種做法。

還拿萬歷皇帝朱翊鈞來說,他就疼愛那個沒能當上皇帝的兒子——福王,什麼好東西都給他搬到瞭洛陽,包括他自己的圈地行為。但是,這種有悖規矩的做法,隻會讓民間更加漠視國傢制度。而官吏們也是大傢齊心,一起貪。那麼,錢財的提供者,就是被剝奪的老百姓,被逼無路可走的話,就隻有反瞭。

後期大明亡國,饑荒、天災是一個方面,然而,農業上的無為,何嘗不是貪污現象下,大傢“怠力”的一個結果?翻看歷代,這一現象往往都是伴隨著朝政的混亂而產生的,沒有嚴肅的律人制度,怎會有清明的官場之風?但是,身居高位的皇帝身不正,又怎麼去說服他的臣子呢?

制度固然重要,還要有一個執行制度的環境,否則,再來幾個海瑞,也隻不過是除去幾個貪官,而並非是杜絕瞭這一現象。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