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調兵靠虎符,任何人拿瞭虎符都可以調動軍隊嗎?

古代調兵靠虎符,任何人拿瞭虎符都可以調動軍隊嗎?

時間:2019-12-14 08:11:3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古代兵符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虎符是皇帝調兵遣將的兵符,古代君王為瞭讓自己傳達的命令不出差錯,能有力地控制軍隊,便發明瞭兵符,一半由皇帝保管,另一半交由將帥,每當調兵遣將的時候,都需要兩半兵符合二為一,驗證相符,說明命令並非偽造,皇帝的命令才可以生效。

由此看來,兵符的制造方式應該相當繁瑣,並且制作好兵符後,會將原先的模具摧毀,以防造假。

虎符

虎符是兵符的一種,虎為百獸之王,在叢林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且中國傳說中以白虎象征威武和軍隊,所以兵符多以虎的形象出現,但值得註意的是,虎符並非兵符的唯一形象,比如唐朝建國後,追李虎為唐太祖,為避虎諱,就不得再用虎符瞭,而是用魚符等其他形象。

古代發生過很多跟虎符相關的趣事,比如戰國時期就有“竊符救趙”的故事,當時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但魏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魏國公子的信陵君就用計竊取兵符,奪瞭兵權,擊敗瞭不可一世的秦國,救援瞭趙國,也鞏固瞭魏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再如《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趁南郡空虛,令趙雲奪城,並取得虎符,之後便用虎符調荊州兵救援南郡,張飛趁機又襲取荊州,然後依瓢畫葫蘆,讓關羽拿下瞭襄陽。這是智取四郡,也是三氣周瑜的一出戲。

那麼,士兵真的是隻認符,不認人嗎?

隻認符,不認人

要知道,《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誇張成分在內,而信陵君之所以能拿虎符調兵,那是因為他是信陵君,是魏國公子,要換成我拿著虎符去調兵,分分鐘就被砍瞭。

所以,士兵並非是隻認符,不認人。

虎符是皇帝的信物,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對於普通士兵來說,他們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皇帝的,士兵聽命於將軍,將軍聽命於皇帝,就如同當今的公司管理,普通員工是很難見到大老板的,聽命於部門經理做好自己的事就行瞭。

所以我們常在影視劇或文學作品中看到這樣的橋段:皇帝親臨前線,但是調不動兵,而將軍一句話,士兵就整裝待發,搞得場面一度尷尬。這不是士兵不聽話,也不是將軍野心大,大傢確實都不認識面前這個老傢夥就是皇帝,怎麼可能隨便聽命呢?

更尷尬的情況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將軍長期在外率領一支軍隊,時間一長,軍隊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成為瞭他的私兵,這可犯瞭大忌,像嶽傢軍、戚傢軍都是這樣,但是沒辦法,大傢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這麼多年,換做我也隻聽帶頭大哥的話。

這還是好的情況,嶽飛、戚繼光都是忠心耿耿的將軍,假如說換成個心懷鬼胎的人掌握者大量軍隊,後果就不堪設想瞭。

到瞭這種程度,虎符也就成瞭一道擺設,即便兩半虎符驗證通過瞭,願不願意出兵,還不是看將領的臉色,一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給你懟回去,你還沒話說。

所以說,虎符這玩意兒雖然是皇帝的信物,理論上來說是調兵的唯一憑證,實際上還是要看皇帝對於整個帝國軍隊的控制權,君弱臣強的局面,別說虎符瞭,就連皇帝自身都是個傀儡,不被端掉都是情分,誰還聽命於你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