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去世後,李世民為什麼下令把他的墓碑砸毀?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瞭李世民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中國英雄造時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親手締造的“貞觀之治”,歷史評價是一個千古治世的光輝典范。魏徵(現作“魏征”)生前是他最倚重的諫臣,為啥死後,李世民將他親手為魏徽撰文的墓碑砸毀瞭呢?
(一)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經歷瞭隋朝盛世、隋末動亂和滅亡,深深知道安生利民才是國傢穩定富強的基礎。他登臨禦座後,采取各種措施努力發展生產,讓人民休養生息,使國傢戶籍增加,人口不斷增長。
他重視法治建設,命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在原有法律的基礎上制訂《貞觀律》,明確瞭刑罰制度,同時制訂死刑復奏制度,以示對人命的重視。自己以身作則遵守國傢法律,不縱容包庇犯法的親屬。他重視對老百姓的教化,進一步完善瞭科舉考試制度。註重選拔和任用官員,求賢納才,知人善任,湧現出瞭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馬周、劉洎、褚遂良等一大批治國良才。
在國傢安全方面,派出李靖等大將率重兵大破東突厥軍,俘獲瞭頡利可汗。北部邊境安定後,又相繼派兵收復瞭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等地,重新恢復瞭對西域地區的統治,重開絲綢之路,加強瞭中原地區與西域和中亞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一言蔽之,實現瞭內外和安,社會經濟文化大發展。這就是貞觀之治的盛況。

(二)諫臣魏徵功不可沒
在貞觀之治中,諫臣魏徵功不可沒。
魏徵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諫語,成為瞭李世民虛懷納諫的指導思想。由於他善於納諫,從而湧現出一大批敢於直諫的大臣。魏徵去世後,李世民傷感地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今魏徵歿,朕失一鏡矣。
魏徵原來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詢問被俘的魏徵:你為啥與我作對?魏徵神色自若地說:如果太子早聽我的勸諫,就不會有今天之死。李世民沒有怪罪魏徵,還委以重任。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魏徵從此做到知無不言,竭誠輔佐李世民。據史載,魏徵對李世民犯言直諫達200餘次。

有次李世民準備對關中地區16到18歲的男子大規模征兵,魏徵極力反對,他說:如果把水抽幹捕魚,今年可以捕到很多魚,明年就很難捕到魚瞭。這樣幹,不僅以後兵源枯竭,還會造成勞動力減少、農田荒蕪、賦稅無源、財政空虛的後果。李世民認真考慮後,認為魏徵說得完全正確,就終止瞭這個計劃的實施。
在群臣的慫恿下,李世民準備到泰山去封禪祭天,炫耀自己的德行。魏徵明確地勸告李世民:隋末以來,全國戰亂頻繁,大片土地荒蕪,各地受到的破壞迄今還沒恢復過來,如果陛下去封禪,必然要帶大批官吏和衛隊,要給沿途的老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李世民由此想到瞭隋朝滅亡的教訓,取消瞭封禪計劃。
魏徵經常勸告李世民要居安思危,自始自終要保持兢兢業業的治國態度。有段時間,魏徵覺得李世民不像過去那樣勤於治國瞭,還專門寫瞭一份諫書呈上。李世看後覺得他說得很好,就把他的諫書貼在墻上,時時觀看,以便提醒自己處理政務不能松勁。
(三)魏徵死後李世民態度變瞭
魏徵剛死時,李世民十分悲痛,親自給其起草碑文和撰書,給予瞭極大的哀榮。
然而不少史書隻說前半段,不說後半段。魏徵死後不到一年,李世民就下令砸毀這位貞觀名臣的墓碑。
歷世流傳的公認看法是,魏徵生前在推薦人方面出現瞭大失誤。魏微生前曾向李世民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之才。李世民對魏徵的建議深信不疑任命杜正倫為太子右庶子,太子李承乾不聽杜正倫的招呼,杜正倫就說你不聽招呼我就向皇上報告。李世民認為這是杜正倫在泄露天機,一氣之下就把他貶官外放。
侯君集的事就更麻煩瞭。就在魏徵去世那一年,侯君集因參與太子謀反案被殺。魏徵密薦的兩個人都出現瞭問題,李世民就提高到忠誠方面進行分析瞭,認為魏徵生前在背著朝廷搞政治小集團。這時另一個重臣褚遂良來火上加油,說魏徵生前曾把他的進諫言論拿給自己看過,這完全是謀取自己名望的做法嘛,李世民越想越氣,不僅取消瞭與魏徵生前共同商定的“衡山公主嫁給魏徵之子的婚約”,還派人把魏徵的墓碑砸毀瞭。

筆者從史料分析,魏徵的墓碑被砸毀的原因,前面所述事情無訛,但不全面。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其生命的最後十年裡,他的身體越來越差,精神狀況與以前相比完全是南轅北轍。
曾經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首功的尉遲敬德在放外任時,李世民突然問他,有人說你打算謀反,這是為什麼呢?尉遲敬德大怒,脫下衣服讓李世民看自己滿身的傷疤,意思嘛這麼忠心為陛下效力,有謀反的心嗎?李世民流出瞭眼淚。但尉遲敬德的心從此涼瞭,關在屋裡“自污、自娛”,不與外人交往長達十六年之久。
越到晚年,李世民猜忌功臣的心越來越重,岑文本、房玄齡等朝廷重臣,都多次因為小事被貶、起用、再貶、再起用。李世民在去世前四年,有人告密,說宰相劉洎對旁人說皇帝生病瞭,習慣瞭當“萬歲”的李世民就賜劉洎自盡。因有人誣告大唐第一戰將李靖“謀反”,李世民不管青紅皂白,大罵李靖一頓。還說隻是罵罵,沒有殺頭,算給足瞭面子。
李靖有自知之明,史載他從此“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才躲過劫難,求得善終。
早年李世民曾經嘲笑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術,認為人的壽命長短要順其自然,不能人為改變,但晚年隨著身體的每況愈下,他對金石丹藥和長生不老術的興趣卻越來越高漲。
據史載,在生命的最後四年,關於他服食金石丹藥的記載一直不絕於書。貞觀二十三年四月,李世民專程前往終南山上的翠微宮,服用天竺方士那邇娑婆寐進獻的長生不老藥,最終暴斃。
(四)評述
一般人都從帝王為瞭駕馭眾臣,玩弄權術方面來分析李世民的所作所為,筆者還從其身體狀況進行分析。
因為帝王也是人,隻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歷史地分析歷史人物。實話實說,筆者估摸李世民在晚年得瞭偏執、多疑和抑鬱等方面的精神類疾病,且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