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童貫的人生功績 他身為宦官為什麼會有胡子
還不知道:童貫的功績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童貫是北宋宦官,被認為是當時的六大奸臣之一,他曾總覽兵權20年,期間權傾朝野。童貫身體魁梧,而且生有胡須,這點的確不像是太監,不過以他當時的地位來看,也沒人敢深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童貫是太監也是一名武將,雖然他極盡邪惡,招致禍亂,但一生也立過戰功,算是為北宋挽回一些顏面。童貫作為奸臣我們已經瞭解的很多瞭,這次就來瞭解下他的功績吧。

第一戰功:征河湟吐蕃。
河湟吐蕃在當時大宋王朝版圖的西面,挨著宋朝的西部疆域。青海一帶的吐蕃,勢力不大但在邊境造成的騷擾很嚴重,侵占瞭宋朝的一些地盤。童貫當上監軍後,所面臨的首要的一次戰役,就是征河湟吐蕃。這一戰役打勝後,拓疆三千餘裡。但是對於童貫的意義來說,並不在於這一次的勝利如何,而是在於通過這一仗,建立瞭他在禁軍中的崇高威望。
當時童貫和統帥王厚帶領著部隊到瞭前線,做好瞭戰鬥部署,馬上就要進兵瞭,忽然接到瞭朝廷一道緊急的信件,宋徽宗親筆寫下手詔,命令停止進兵。但童貫並沒有執行徽宗的手詔,率部隊打瞭勝仗。這時童貫才拿出手詔,對眾將士說“我不告訴你們,打勝瞭我們全體都有功,打敗瞭我一個人被砍頭也就是瞭”。從此以後,童貫的威信在西北軍當中便牢牢地樹立起來。後來有些軍隊非童貫指揮不動。

第二件戰功:征西夏黨項。
西夏黨項在吐蕃的西北,當時也是不斷地騷擾宋朝。宋徽宗派童貫為監軍,會同大將劉法、劉仲武等人出兵瞭。這一次打瞭大概有四五年的時間,最後打得西夏罷兵求和,納款謝罪,以宋朝的勝利而告終。這個勝利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在此之前,宋朝與西北邊境的一些鄰國,尤其是遼朝的作戰,最後的結局都是以宋朝請求議和,宋朝請求納款才能夠結束戰事。而這一次是西夏要求納款給宋朝,總體來講,這算是一場勝利的戰鬥。

第三件戰功:征剿方臘。
方臘起義勢頭很猛,幾十萬人將整個東南震動。徽宗任命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率西北勁旅十五萬去征剿方臘。童貫到瞭東南,要求屬下用宋徽宗的口氣,寫瞭一個“罪己詔”。在罪已詔裡表示,朕確實是對天下有些事情失察,造成瞭老百姓生活上的一些痛苦。征集花石綱這個事,做得確實有點過分瞭,但是朝廷是付瞭錢的。隻不過到瞭下面,貪宮污吏把這個錢給扣瞭,強征暴斂,所以搞得民不聊生。因此,朝廷要重辦這些貪官污吏,所有被勒索的錢財,朝廷一定要都退還給百姓。勸告百姓不必起兵造反,造反是殺頭的罪,還是回去等著朝廷補償就是瞭。“罪己詔”頒佈後,一下就把起義軍瓦解瞭一大部分。剩下的那些方臘的骨幹,他再派兵去打就好打多瞭。童貫打瞭一年半的時間,全殲方臘義軍,斬首十幾萬,生擒匪首方臘。

第四件戰功:收復燕雲。
征討方臘後,他立即提河朔之兵去與金朝去夾擊遼朝,不過他沒打贏,沒有達到以此來索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略目的。後來燕雲地區總算是從名義上被宋朝要回來瞭,是通過其他的外交途徑要回來的。但是畢竟這一仗是他領兵去打的,所以這個功勞就算在他頭上瞭。其實這次收復燕雲,他是勞而無功。
恰恰是這第四件虛假的戰功,是他得到的利益最大的。因為有“收復燕雲”之功,他被封為廣陽郡王。在整個宋朝歷史上,恐怕除瞭他還,沒有其他的宦官能夠封為王爺。連蔡京這個宰相也沒有被封為王爺。
為什麼童貫能被封王?表面上是徽宗執行神宗的遺訓“能復全燕之境者,雖異姓,亦可封王”,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徽宗要通過給童貫封王,為自己樹碑立傳,宣揚自己把祖宗沒有辦成的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事做成瞭。而童貫被封王,純粹是沾瞭徽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