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步兵打騎兵 步兵為什麼砍的是馬腿而不是砍士兵
打騎兵為什麼砍馬腿,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古代軍隊中,步兵和騎兵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代戰場的膠著狀態下需要步兵士卒的拼殺,但戰場的勝利往往需要騎兵的沖擊一錘定音。因此在古代,在古代,強大的軍隊都有一隻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騎兵部隊。

古代騎兵在平原上跑起來,就跟現代坦克般的存在,步兵再多也難以抵擋住的。如果步兵三三兩兩就去抵擋,在騎兵眼裡和平時訓練的木樁子沒兩樣,一刀下去分成兩半。
古代步兵對騎兵一般隻有兩種打法:長槍陣或者弓箭陣,前者讓你近身就變成糖葫蘆,後者壓根不讓你近身,直接讓你變刺蝟。而對於一個騎兵來說,馬就是他的雙腿,馬就是戰機,馬就是速度與力量。古語說得好:射人先射馬,馬倒瞭,人也就剩半條命瞭。

但實戰並不像從電視裡看到的那些場面,往往比你想的往往要兇殘,復雜得多。騎兵的特點是速度快,沖擊力強,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多數時候兩軍作戰並不像你想的那樣是擺開陣勢,忽然對沖,一片混戰無所不用其極
騎兵機動性很強,他們對付步兵往往是以出奇制勝,不會讓你有大多的機會去限制他們的沖鋒。而有很多人提出,步兵遇到騎兵,隻砍馬腿不就“一勞永逸”瞭,而且古代我國嶽飛對付“鐵浮屠”,大唐陌刀兵都有這樣的戰例,讓騎兵損失巨大。

確實步兵對付騎兵砍馬腿是很好的方法,騎兵的機動性讓他們有很多優勢,但如果馬腿受傷,騎兵的沖擊力就成為自己喪命的原因。所以對抗騎兵隻能依靠嚴密的防守,尋找殺傷馬匹的機會,隻不過這樣的機會很難獲得。
如果等騎兵真靠近瞭,還來得及砍馬腳?如果失手瞭,那麼不被敵軍集群騎兵刺死,也會被亂馬直接踩死。騎兵的兵器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騎兵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騎兵的兵器最起碼要在馬上能夠得著敵人的脖子。

所以當步兵和騎兵短兵相接時,根本就來不及砍對方的馬腿,就可能已經被敵人砍瞭腦袋,或者串瞭冰糖葫蘆瞭,步兵砍馬腿的機會轉瞬即逝。再說馬騰躍的高度和速度比步兵的要快好幾倍,就算馬從步兵的身邊疾馳而過,步兵根本反應不過來砍馬腿,馬早就跑遠瞭。
步兵要砍馬腿的兵器長點可能殺傷力更大,但不靈活,兵器短瞭,雖然殺傷力相對小,但靈活機動性高。所以步兵拿的武器太短小瞭追不上馬,武器太笨重瞭操作不靈活。在兵器上講究的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巧。所以砍馬腿特別講究技巧,所以兵器也不能太長。

戰場上騎兵的出現大多是成集團的沖鋒,在沖鋒而來的騎兵部隊中砍傷馬匹可能是癡人說夢,首先沖擊力就不是步兵可以對抗的,即使躲過沖擊,要在沖鋒的騎兵中砍傷馬匹,就如同在穿梭不斷的車流中插小廣告一般,大多是九死一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是主角。
所以步兵對抗騎兵,砍馬腿雖然確實有效,但實施起來很困難。在古人的智慧下就出現很多對會騎兵的裝備發明,拒馬就是預防騎兵最主要的辦法。除瞭借助工程之外,步兵還可以用自己的強大防禦對抗騎兵的沖擊,隻要擋住騎兵的沖擊,就是步兵最好的下手時機,但前提是要將騎兵限制在狹小戰場上。

因此古代戰場上砍馬腿其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去做的。因為這需要步兵極大的必死勇氣,而且成功率也並不高,你跑過去可不是一砍就能一個準!
而像陌刀兵那樣,將砍馬腿作為一種兵種戰術的部隊少之又少,因為這不僅需要武器非常精良:著名的陌刀,就連手持陌刀的士兵個個也都是身經百戰,體格健壯的勇士,因此陌刀兵也隻是大唐的少數精銳而已,而不是每個步兵都有能力去砍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