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疆域是怎麼分佈的?巔峰時期的勢力有多大?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唐朝疆域的文章介紹,歡迎閱讀哦~
唐朝是中國古代漢族建立的版圖最大的王朝,其勢力范圍深入瞭大漠、東北、西域等地。唐朝宰相宰相杜佑在《通典》中對唐朝的范圍描繪為:“東至安東都護府 ,西至安西都護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單於都護府。南北如前漢之盛,東則不及,西則過之。”但是這個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描寫,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至今依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小編認為,應該將疆域和勢力范圍分開來看。疆域是一國能夠行政管理的地區,而勢力范圍是其軍事能力能控制的地區。而本文主要探討下唐朝的疆域和勢力范圍。
一,唐朝在西南地區的疆域和勢力范圍
唐朝的版圖上,最初是州縣二級行政區劃。但是我們依然要對州的性質進行區別。設置在內地的州,叫做“正州”,由國傢派遣官員負責行政管轄,也有可能由國傢任命當地的民族首領進行管轄,但是無論如何,國傢會有戶口、行政、稅收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一種州,設置在邊疆地區,叫做“羈縻州”。羈縻州沒有行政管理,隻是冊封當地的民族首領為刺史進行瞭管轄。前者是屬於疆域范圍,後者如果有瞭軍事控制就是勢力范圍,如果沒有軍事控制,那就連勢力范圍都不是。

大多數正州和羈縻州的區別都十分容易區分,唯獨西南地區比較特殊。唐朝初期,統一內地之後,西南、嶺南一帶的土族大姓紛紛歸附,被冊封為瞭刺史等職位。這些羈縻州分別隸屬於嶺南道、江南西道和劍南道。這些地方的羈縻州和北方的羈縻州有很大的區別,唐朝對這裡的控制遠遠大於對北方的控制,甚至存在一定的行政幹預。因此,西南地區大體上處於疆域和勢力范圍的遊離狀態下。唐朝對西南羈縻地區的控制,在時間上,隨著國力的增強的而增強,也隨著國力的減弱而減弱;在空間上,對嶺南地區、黔州地區的控制更強,而對雲南地區的控制則基本是羈縻狀態。
英文版唐朝版圖
黔州都督府境內有50個羈縻州,其中牂州(甕安)、琰州(關嶺)、莊州(今惠水)、充州(石阡)、應(三都)、矩(今貴陽)這六個州在唐朝早期為正州,到瞭唐玄宗時期才降為羈縻州。瀘州都督府所領納、薩、晏、現四州,儀風初期為正州,先天時降為羈縻州。而茂州都督府所領維、翼二州本為羈縻州,後改為正州。塗、炎、徹、向、冉、穹、笮七州,最開始也是羈縻州,後來“相次為正”。這反映的是唐朝在黔州,劍南等地的控制強度變化。可以說,西南各大都督府所轄的羈縻州,是唐朝不穩定的疆域范圍。這裡“朋仇相嫌”,“兵戎相防”,唐朝官方經常派遣官方進行瞭調節,宣稱“卿等雖在僻遠,各有部落,俱屬國傢”。
總體上來說,唐玄宗之前,這些地區大體處於勢力范圍和疆域的徘徊狀態中。貴州、四川盆地邊緣、嶺南一帶大體上可以算為唐朝的疆域,而雲南則從未納入疆域范圍。最初在雲南出現的各羈縻州都是冊封的爨氏等政權,由於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王國,他們無法和唐朝抗衡,隻能臣服。開元年間,南詔崛起,統一瞭六詔地區,西南出現瞭一個較大的民族政權。這個政權時而投靠唐朝,時而又進攻唐朝。可以說,南詔的建立代表著唐朝的勢力退出瞭雲南。開元年間設置黔中道,也就是加強對黔州的控制,以防南詔。
二,唐朝在東北的勢力范圍情況
唐朝疆域最東北為河北道,隻要管轄今天的河北一帶地區。山海關之外,唐朝並未設置正州,但是設置瞭大量的羈縻府州。唐朝冊封在東北的羈縻府州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隻是名義上的冊封,沒有軍事控制;另外一種是冊封當地的首領,但是有軍事控制。前者算不上勢力范圍,隻能是中國古代朝貢制度中的一個方針,後者就可以算唐朝的勢力范圍瞭。

譚版唐朝中期地圖:唐朝在東北上不封頂
唐朝的東北居住著扶餘、契丹、奚、室韋、靺鞨、三韓等民族。唐朝初期,高句麗強盛,於是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聯合辰韓建立的新羅,共同出征扶餘人建立的高句麗和百濟。660年,百濟滅亡,唐朝冊封其殘餘各部為設置熊津等五都督府;668年,高句麗滅亡,唐朝隨後設置安東都護府、營州都督府以控制其地。而契丹和奚是同族異名,位於西遼河一帶,開始臣服於東突厥,東突厥瓦解後又臣服於唐朝,先後設置瞭松漠都督府和饒樂都督府兩個羈縻都督府,其都督是本族首領擔任。

比較客觀的唐玄宗早期地圖
高句麗、百濟國、契丹、奚族民族境內設置的都護府和羈縻都督府,都是在唐朝的兵威下設立,因而是唐朝的勢力范圍。唐朝滅高句麗、百濟之後沒有在東北設置行政機構,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唐朝對東北的控制十分不穩定。武則天時期,契丹開始反唐,多次出兵攻打營州,史稱“營州之亂”,這標志著契丹脫離瞭唐朝的控制。新羅這不斷擠壓唐朝在朝鮮半島的勢力。670年,新羅兼並瞭百濟故地,之後又不斷向北推進,唐朝的安東都護府隻好遷徙到瞭遼東一帶。

安東都護府內遷
在譚其驤的版圖上,將廣大的黑龍江利於也花進入瞭唐朝中期和後期的版圖。這是十分不客觀的,唐朝後期,其勢力都基本退出瞭遼東一帶,更別說遙遠的黑龍江瞭。營州之亂後,高句麗中的靺鞨部逃亡遼東一帶,拒絕瞭唐朝的冊封。697年,靺鞨部又在天門嶺之戰中擊敗唐朝軍隊,隨後契丹再次阻斷唐朝和遼東的聯系,靺鞨首領領袖大祚榮趁機在吉林一帶建國,自稱“震國王”。從各種歷史現象表面,該時期唐朝的軍事勢力就逐漸退出瞭遼東地區。714年,安東都護府遷徙到瞭營州(朝陽),到安史之亂就徹底廢除瞭。

渤海國和新羅:根據遼國文獻記載,唐朝後期,渤海占據瞭遼東
唐玄宗時期,對東北的的黑水靺鞨、渤海國(震國)、室韋進行瞭冊封,名義上稱呼他們為黑水都督、渤海都督、室韋都督等,譚其驤就因此把這些全部劃入瞭唐朝中後期的版圖。實際上,唐朝的勢力都已經撤出瞭東北,安東都護的也從內遷到撤銷,唐朝對其冊封也僅僅隻是虛名而已。綜上所述,東北始終沒有納入唐朝行政區劃的版圖,隻是在唐高宗時期將遼東、遼西納入其安東都護府的勢力范圍。
三,唐朝在西北的勢力范圍和疆域
西北地區,是遊牧民族的天下。譚其驤的版圖上,將整個蒙古高原、西域地區、中亞、阿富汗等都畫到瞭唐朝的版圖上,這個畫法是否客觀還值得探究。小編將這個大西北地區分為大漠地區(漠南、漠北)、西域、中亞、吐火羅等幾個地區進行探究。
大漠,也就是現在說的蒙古高原,以戈壁灘和陰山為界,分為漠北和漠南。最開始,漠南的河套地區也屬於遊牧地區,但是經過秦漢、北魏的長期開發後,河套成為瞭農耕地區。唐朝初期,梁師都割據河套。628年,唐太宗滅梁師都,將其地劃入關內道。因此,漠南地區的河套就這樣納入瞭唐朝版圖。630年,唐朝在滅東突厥,在其地設置瞭一些羈縻府州,宣佈整個漠南地區納入唐朝勢力范圍。647年,唐太宗又滅薛延陀,漠北納入勢力范圍。薛延陀的范圍“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戈壁),北至俱倫水”,這裡的俱倫水是呼倫湖,並非並加爾湖。這裡說明,唐朝可能還不太清楚西伯利亞的有貝加爾湖。
顧頡剛畫的唐朝版圖,淺色部分是勢力范圍
西域地區的形勢就要復雜一些。唐太宗時期,派兵攻陷瞭天山以南的高昌國等地,設置瞭西州(吐魯番)、伊州(哈密)、庭州(吉木薩爾),三個州並非是羈縻州,而是和內地差不多的正州,其刺史是中央派遣官員擔任,一般是都護兼任。因此,西域東部一部分地區是唐朝的疆域范圍,這裡也是唐朝經營整個西域和中亞的據點。唐太宗在640年設置的安西都護府就位於西州,後來武則天設置的北庭都護府為庭州。648年,唐太宗進一步奪取瞭天山之南地區,設置瞭龜茲、焉耆、於闐(和田)、疏勒(喀什)四個軍事基地,史稱“安西四鎮”。需要註意的是,這些據點並非疆域,而是勢力范圍,不過控制力較強。

譚版的唐朝西部疆域
唐高宗時期,和西突厥的戰爭進入全面爆發階段。歷史上記載西突厥在657年被滅,實際上西突厥一直到唐朝後期才被阿拉伯所滅。西突厥在歷史上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648年,其中阿史那賀魯表示臣服於唐朝,其部被冊封為瑤池都督府。但是唐太宗去世後,他就公然發動對唐朝的戰爭。651年,阿史那賀魯擊敗瞭乙毗射匱可汗,自稱為“沙缽羅可汗”。隨後,兩大西突厥部落大戰。唐朝趁機進攻西突厥,657年滅阿史那賀魯部,而其他的突厥部暫時接受瞭唐朝冊封的都督。此時唐朝的勢力范圍達到瞭頂峰。
相對客觀的唐朝版圖
唐朝對漠北和西域各地區的遊牧部落的控制是十分薄弱的,甚至西突厥大部分部落都處於名義冊封到勢力范圍的遊離階段,更談不上疆域瞭。武則天時期,不管是東突厥還是西突厥,都又公然反攻唐朝。682年,東突厥復國,唐朝的勢力范圍從漠北消失。直到745年,回鶻汗國取代瞭東突厥。回鶻大汗雖然接受瞭唐朝都護府的封號,但是那隻是名義上的,不存在任何的控制。在西域,662年,咄陸部首領十姓可汗反唐,從此天山以北地區就脫離瞭唐朝的控制。
至於吐火羅(阿富汗)劃入唐朝的版圖就十分荒唐瞭。661年,阿拉伯帝國滅瞭波斯帝國,波斯帝國的王子逃到瞭吐火羅,向唐朝求救,被冊封為瞭“波斯都督府”。譚其驤的唐朝版圖上就認真地在波斯一角標上:波斯都督府。然而這個“都督”還未就任,阿拉伯就在664年占據瞭吐火羅,隨後波斯王子逃到瞭長安,此後的這個“波斯王”“波斯都督”都居住在長安。因此,唐朝的勢力范圍還未到達吐火羅就已經被阿拉伯占據。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而中亞地區,當時生活著大月氏的後代“昭武九姓”,他們曾經被西突厥控制。657年後,這些小國又接受瞭唐朝的冊封,成為瞭名義上的都督府。譚其驤也因此將唐朝的疆域畫到咸海一帶。但是唐朝從未派遣軍隊駐紮此地。阿拉伯滅波斯帝國後,隨後出兵征服瞭“昭武九姓”。開元年間,唐朝的軍隊開始和阿拉伯在石國(塔什幹)一帶爭奪,750年,阿拉伯軍隊在怛羅斯之戰中擊敗瞭唐朝軍隊,於是阿拉伯的勢力開始進入西域地區。幸好後來吐蕃強盛,才阻礙瞭阿拉伯的進一步東擴。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軍隊開始撤離西域,而吐蕃則占據瞭河西走廊,阻斷瞭西域和內地的交通。隨後的幾十年,安西四鎮逐漸被吐蕃所吞並,790年,安西四鎮全部淪陷,唐朝的勢力也全部退出瞭西域。
綜合起來,唐朝巔峰時期的疆域面積大約為500萬平方公裡,如果算上勢力范圍,大約1000萬平方公裡。這個巔峰數據維持的時間很短,也就是幾十年。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勢力范圍消失殆盡,疆域面積也在400萬平方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