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前後幾百年時間裡都在打仗 秦國的人口是怎麼恢復的
秦國的人口是怎麼恢復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從秦襄王時期開始,到秦國平定六國,一統天下。前後幾百年的時間,秦國人幾乎都在戰鬥。早期的時候,秦人要跟西戎爭奪地盤,給自己換一塊安身的地方。
後來周王室衰落,諸侯國並起,秦國要給這些諸侯國爭奪地盤。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可以歇息。赳赳老秦。這種長時期的消耗戰,對於秦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秦人堅韌耐戰不假,可畢竟隻是血肉之軀。戰爭上刀槍無眼,幾百年的戰爭,即便每次都能打勝仗,也會出現傷亡。更何況秦國歷史上,曾經歷瞭多次大敗。
尤其到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外有強敵環伺,國內實力衰落。當時秦國的勢力,向東不能走出崤山與函谷關,南下無法爭奪巴蜀。隻能被牢牢困住。

秦國人口銳減,很多土地都被空置著。但是,秦國還是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此之前,秦人都是苦熬度過。他們隻能在堅守中,繼續等待機會。
直到秦孝公時期,秦國才開始出現轉機。秦孝公繼位後,感嘆秦國衰退到這種地步。於是,廣招天下賢才,力圖興復秦國。

恰在此時,衛國人商鞅投靠秦國,君臣二人,一同實行變法大計。商鞅出身法傢,他在秦國采取的變法,隻有一個目的“富國強兵”。想要做到這一點,增加秦國的人口,成瞭其中的關鍵。
無論是國庫征收賦稅,或者軍隊招募兵源,都需要足夠多的人口。商鞅就曾經說過:“人眾兵強,此帝王之大資也”。再加上,秦國空置瞭大量土地,根本沒有派上用場。

但是,如何增加人口,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鼓勵刺激人口自然增長。商鞅也采取過這個辦法。
他在秦國推行政策,對於那些不願意早點結婚生孩子的,秦國就要加倍征收他們的賦稅。逼著他們結婚生孩子。這個做法,當然可以增加秦國人口。

但是,缺點很明顯。秦國本身人口數量就不多。生養孩子,又不是短時間可以見效。所以,商鞅就在秦國推行另一種辦法:移民。而招募的移民對象,也很明確,就是韓、趙、魏三個國傢的老百姓。

除瞭因為這三個國傢跟秦國距離最近,招募他們國傢的百姓最有效果外。還有一點就是,韓、趙、魏都比秦國更早推行變法。尤其是魏國。魏國本身土地數量有限。
但是,在變法後,人口數量增長特別快。這就造成魏國百姓生活得非常困難。因為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大傢就吃不上飯。秦國在這種情況下招募韓、趙、魏三國的百姓,會是最有效果的。

而且,把他們國傢的百姓招募過來,可以削減敵人的兵源,減少他們的人口。從長時間來看,會造成韓、趙、魏三國的國力衰落。
當時秦國已經開始廣泛使用牛耕和鐵制農具。農業是商鞅富國的基礎。外來移民的湧入,對於秦國農業發展,會有極大幫助。

為瞭鼓勵移民,商鞅還主動上書秦王,讓秦國用法律明文規定,如果魏、趙、韓三個國傢的百姓來移民,秦國可以免除他們的徭役、兵役。
而且,允許他們到山地、沼澤、丘陵等地開荒。秦國同意,十年內不征收賦稅。這個做法,對於秦國長期來看,絕對是有利的。

商鞅對於如何安頓好這些外來移民,也有很好的安排。他把這些移民安排到後方,讓他們專門從事農業耕種,為前方提供軍需。至於前線打仗的事情,則交給其他本國人去完成 。
這個做法,主要是防止將來出現陣前倒戈的情況發生。也是為瞭鼓勵後續移民可以順利進行。畢竟大部分人都想過安穩日子,誰也不願意跑到一個陌生的國傢,平白無故為那個國傢賣命。

但是,商鞅並不鼓勵秦國人口可以無限增長,要根據耕種土地的質量、數量來限制。商鞅的一整套做法,讓秦國擺脫過去苦熬的日子,人口數量開始快速增長。
雖然商鞅本人後來下場淒慘,但是他的這套制度,卻被秦國繼承下來。對於秦國後來人口增長,走向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有極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