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自成在造反之後搶奪瞭多少白銀?為什麼這些白銀都不知去向?

李自成在造反之後搶奪瞭多少白銀?為什麼這些白銀都不知去向?

時間:2019-12-16 17:34: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闖王李自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自從李自成起兵造反之後,其軍備物資基本都靠掠奪豪紳的金銀來補充。而當李自成打到北京之後,心中更是竊喜不已,因為他們聽說,崇禎帝的私銀就有上千萬兩之多,那國庫中的銀兩,少說也應該有數百萬兩,而對這些起義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發些小財,所以在攻下紫禁城之後,李自成立刻率軍,親自去內務府銀庫查看,結果經過極細搜查,所得的銀兩連藩王、財主的錢都比不上。

為瞭能夠籌措更多的銀兩,以支撐起義軍的開銷用度,李自成和劉宗敏便想到瞭"追贓"。原本以為,崇禎帝手中會有大把的銀兩,結果經過搜查之後,總共才獲得黃金17萬兩和白銀13萬兩,這點財產根本不足以支撐起義軍運轉,於是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建議之下,下達"追贓"令,要求京城中各級衙門,無論官職大小,都要先大順朝廷捐贈餉銀。

其中一品大員最少1萬兩,八品官最低1000兩的限度,向大順朝廷繳納白銀,如果不按時交銀,那就軍棍伺候。命令下達之後,北京城頓時成為前明官員的地獄,城內頓時棍棒四起,劉宗敏等人更是用盡各種酷刑,隻為從前明官員手中搜刮白銀,其中就連早已投降的明朝國戚李國禎、大學士魏藻德等人,皆遭受大順軍的酷刑,整個北京城頓時陷入到哀嚎聲中。

最終,在短短40天的"追贓"令中,李自成等人整整搜刮出7000萬兩白銀,而當時的明朝財政,也才不足500萬兩白銀,崇禎皇帝在平亂期間,向全國上下募款十年,也能得到瞭2000萬兩白銀。最終,李自成等人將搜刮到的7000萬兩白銀,全部重新熔鑄成銀版,統統運往西安城。

此時李自成手中的財富,除瞭北京城中搜刮到的7000萬兩之外,還有之前沿途搜刮藩王、富豪的3000多萬兩白銀,總計達到瞭1億多兩白銀。那麼,李自成在北京搜刮到的真金白銀,最終都去往何處?首先去的地方時西安,這點沒什麼爭議,畢竟西安在當時可是李自成的大本營,完全在起義軍的勢力范圍之內。據相關資料記載,這些銀兩李自成足足用打車搬運瞭數天有餘。

但後面,由於形勢發生的太過突然,清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順利進入關內,雖然李自成在潼關進行瞭阻擊,但已經未能成功阻擊清軍,使得李自成隻好退守西安。但隨著清軍的窮追猛打,李自成先後轉戰山西、湖北等地,最終被清軍徹底剿滅,成為一段歷史。此時不僅有人要問瞭,哪李自成在逃離西安之前,原先的那1億多兩白銀都去瞭哪裡?

對於數額這麼大的真金白銀,在清軍的緊追不舍之下,自是不可能全部都帶走,而且帶著這麼多白銀,不僅行軍打仗上不方便,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敵軍的戰利品,所以這些銀兩的去處,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李自成一路敗退的過程中,直接將這一億多兩白銀沿路填埋,而至於這些白銀究竟會埋在哪裡,其實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山西,其中山西孫傢河等地,應該掩埋瞭不少白銀。

對於這一地區我們不難發現,這裡是晉商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而且當地還有傳說,聚成據稱萬榮縣晉商潘傢等人,都有發掘闖王藏銀的可能,並且在《中國經濟全書》中,也曾提到這一可能。山西首富亢傢的資產有數千萬兩白銀,據傳他們正是挖掘瞭闖王數百萬兩的白銀寶藏,這才積累上瞭雄厚的資產,並使得晉商從此富可敵國,而這也很好的解釋瞭,為何在清朝時期,晉商會一舉成為強大商邦的理由之一,但這種說法畢竟有待考證,而晉商的發展歷程的確充滿瞭傳奇色彩。

李自成搜刮的1億兩白銀去哪瞭?或被晉商所得,使其富可敵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