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制定的爵位制度是怎麼樣的?殺敵來獲取爵位是真的嗎?
商鞅制定的爵位制度是怎麼樣的?下面小編為大傢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殘酷的一段時期,盡管當時的人口規模不是很大,可是戰爭規模卻是空前,甚至比後來的許多亂世猶有過之。比如長平一戰,秦趙兩國投入的兵力就都在大幾十萬,光是趙國陣亡的將士(包括被白起坑殺的),就有四五十萬。如此慘烈的戰爭,古今中外都是罕有的。
所謂的戰國七雄之中,最出名,實力也最強的,就是秦國瞭。在當時,秦軍有“虎狼之師”的稱謂,令敵人聞之喪膽。正是靠著這支軍隊,秦王政才能成功地一統天下,讓戰國上百年的硝煙得以暫時消弭。

秦國的勝利,從根本上說,得益於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的成功。商鞅是當時有名的法傢代表人物,原本是衛國人,據說是衛國公室後裔。早年曾求仕於魏國,但不得志,後來轉投秦國,受到瞭秦孝公的重用,並開始掌握大權。
自此以後,商鞅就將自己的才能以及抱負一一施展出來,並讓秦國的國力迅速提升,也讓秦國的軍隊從此有瞭“虎狼之師”的稱謂。

商鞅改革秦國的爵位制度,將其細分為二十級
商鞅將秦國的軍功爵位一共分為二十級,從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一直到二十級徹侯。
這二十級爵位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大良造”瞭,因為戰國四大名將中的白起以及王翦,就都曾擁有過這個爵位。然而它還並非最高爵位,隻不過在二十級爵位中排名第十六而已。但這已經是一個普通人憑借軍功能夠達到的最高爵位瞭(以白起之強,尚且如此)。
在此之上的四大爵位,隻有出身公室或者皇親國戚才可以享有,比如秦昭王的舅舅魏冉,就曾獲得過徹侯這個最高爵位。

普通人可通過斬獲敵人首級來獲取爵位
商鞅之所以要改革秦國的爵位,為的就是激發秦軍將士的戰鬥力,因為爵位是可以通過斬獲敵人首級來提升的。比如最低級的公示爵位,門檻就非常低,隻需要在戰場上斬獲一名敵人的首級就可以獲得。
正因如此,秦軍上瞭戰場,就仿佛磕瞭藥一般,因為他們都知道,隻要自己能夠僥幸殺掉一名敵人,並割下他的首級,就可以回去受封爵位,從而實現“階層跨越”。然而戰場畢竟是非常兇險的,秦軍將士如此拼命,難道“階層跨越”對他們來說就真得這麼有吸引力嗎?

先秦時代,階層跨越非常困難,對普通人吸引力極高
如果是今天,讓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博得階層跨越的可能,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打退堂鼓。然而在那個年代,這種獎賞卻對普通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這是因為,先秦是一個階層嚴重固化的時代,從最高一級的王(周天子以及後來稱王的諸侯),再到諸侯(公侯伯子男),再到大夫,再到士,都是嚴格世襲的。下級階層的人想要實現跨越,難度極大,除非是立下大功。

比如秦王先人,商周交替之際由於是支持商紂王的,被從諸侯貶為庶人,後來因為為周王室養馬有功,才從庶人上升為大夫,又花瞭兩百多年時間,因為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而被封為諸侯。秦王祖先的階層跨越,可是以百年計的,這就足以看出當時階層固化之嚴重,以及下層想要實現階層跨越的難度之大。

正因如此,商鞅頒佈新的爵位制度後,就立刻讓秦國底層的民眾看到瞭希望,因為他們隻需要傢裡有一個人上戰場斬獲一名敵人的首級,就可以實際階層跨越瞭,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然而真有這樣的好事嗎?容易得到的爵位,含金量又會有多高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則很骨感,低級的爵位含金量並不高,甚至也不易得
從表面上看,隻要殺敵斬首既可獲得爵位,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對於以往的立大功)。然而實際上,能夠輕松獲得的爵位,就隻有最低的公士而已,再往上,就非常困難瞭,比如第二級的上造爵位,就需要斬獲五名敵人的首級才行,再往上,就更多瞭。
戰場上是九死一生,能夠活著回來就已經極不容易瞭,更何況斬殺這麼多敵人的首級。所以說,單憑戰場殺敵來獲得爵位,除非是天選之子,否則恐怕早就把命給送掉瞭,正所謂有福得卻無福享。
至於“容易”得到的公示爵位,則隻有田地一百畝,宅子九畝,外加一名仆人。這其實很難說是階層跨越,不過就是比普通平民稍微富裕一點而已。

所以說,商鞅就是充分利用瞭底層平民對“階層跨越”的渴望,讓他們以為殺敵就可以輕松獲取爵位。而事實上,通過殺敵獲得的爵位,含金量並不高,而且越是高等的爵位,也就越難通過殺敵獲得,畢竟在戰場上,就算你武藝再高強,也不可能總有那麼好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