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宰相清朝骨幹!洪承疇拋棄瞭所有到最後終於一無所有!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洪承疇的一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洪承疇,少年得志、金榜題名、青雲直上,終於在大明朝入閣封疆、位極人臣。此後卻在松山戰敗、十三萬大軍盡沒,淪為滿清階下囚。
路過錦州時,他寫下一首【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餘,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的絕命詞,那時大約想的也是陷於賊手,為國盡節。

『萬裡愁雲壓檻車,封疆處處付長噓。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餘。濁霧蒼茫就死地,慈顏淒慘倚村閭。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檻車過錦州》
大明毅宗崇禎皇帝,聽說他戰敗後已自盡殉國的謠傳,以為他辱朝廷,不負君國,更賜祭九壇,國禮安葬,優加恤撫。

豈料洪承疇臨到生死關頭,方知“自古艱難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勸說,(野史演義裡,盛傳是清朝莊妃佈木佈泰、後來的孝莊皇太後引誘之),然後皇太極一番禮賢下士的表演,便讓他背棄傢國,剃發留辮,屈節以事胡虜,和故國、故君從此一刀兩斷。
民間傳說中流傳的「莊妃色誘洪承疇」

等到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攝政,洪承疇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滿清進取中原,為之殫精竭慮,出謀劃策。等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帝福臨親政,對洪承疇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為得展經綸,一施抱負,為滿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顧苦辛。
江南總督:洪承疇

如果認為洪承疇隻是出於貪戀求生的人之常情,為茍活而變節降清,因此給這等漢奸去辯解開脫,實在是避重就輕,更可說滑天下之大稽。
洪承疇的真正可鄙之處,絕不止是他身為大明兩榜進士,內閣輔臣,被崇禎皇帝簡拔委以方面之任,卻為子不孝,為臣不忠,貪生怕死,降順虜廷;
而是他妄圖洗脫自己的失節投敵之罪,就恨不得讓整個神州一起陸沉,人人都給滿清留辮子做奴才,奮不顧身去撲滅神州大陸最後一點漢人抵抗星火。
洪承疇為江南經略時,大肆捕殺抗清義士,如黃道周、金正希、陳子龍、夏完淳等都是慘遭其殺害。
當南明名將李定國連戰連捷,斬殺滿清兩名親王尼堪、孔有德,收復廣西、湖南大部分地區,更打破八旗軍野戰無敵的神話,南明局勢一片大好。
李定國斬殺兩名滿清親王後,明清對峙圖

清廷一度驚慌失措,打算放棄西南七省,和南明講和時;又是洪承疇力主非滅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疇臨危受命,為滿清西南五省經略,他建幕府於長沙,修築千裡長墻以拖待變,百般分化,千種利誘,招降納叛,步步為營,歷時數年,終於拖到孫可望與李定國失和內訌,自相攻伐。
而後,洪承疇招降孫可望,趁機進取雲貴,會攻昆明,生生替滿清將一度崩壞的局面翻轉過來,最終統合大軍剿殺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在此期間,洪承疇以風燭殘年之身,苦心經營,殫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驅舍馬步行,行走於沼濘崎嶇之中,一心隻為剿滅南明王朝。

誅心而論,洪承疇之所圖,無非是妄想隻要前明不得死灰復燃,滿清韃虜成瞭中華正朔,便可封住當時後世悠悠之口,讓自己的投降變成所謂“順應天命”。
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際,洪承疇又自覺地請病開缺,從此一直閑置到死。
對漢奸走狗,清廷素來都是既用之,更忌之,卸磨殺驢的戲碼百玩不厭。因此比之需要恩威並施,以封王爵並給兵權以籠絡的吳三桂等武夫。
因此。如洪承疇這般想滿清之所想,忠滿清之所需,自覺體貼,死心塌地的走狗,清廷最後僅用個不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輕車都尉”,和吳三桂等人的親王爵位相比,實在是淒慘得可憐,是為對他公然貶抑和羞辱。
隻因為雙方彼此心知肚明:哪怕就算是什麼官爵都不給,洪承疇也照樣鐵瞭心為滿清剿殺漢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費公侯爵祿?
洪承疇畫像:

洪承疇於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滿清忠鬼而亡。滿清當局拖瞭兩年,於康熙六年閏四月十八日給他發下禦制碑文,作為對此人的蓋棺定論:
【稽古興朝,必有賢良之臣,坐則榮以高爵,歿亦賜以豐碑,所以勸忠,蓋其備也。爾洪承疇,才能敏練,器宇淵宏,我朝平定錦州、松山等處,破明兵十三萬時獲爾,蒙太宗皇帝寬恩撫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爾圖報豢養之恩,督理綠旗官兵,協同大兵殲逆,首擒偽王,發獲奸細,招徠叛黨,除黨安民,所在著績。事竣還朝,仍贊綸扉,爾能夙夜宣勞,恪供厥職。旋畀爾經略五省,隨滿洲大兵,進取雲貴,招撫軍民土司,供應大兵糧餉,能濟軍需,邊疆有賴。克襄王事,屢建功績,特授世職之榮,以示酬庸之典。忽聞長逝,甚悼朕懷,特賜謚曰“文襄”。】
中國歷代墓志銘傳統,都是“為逝者諱”,就連上官婉兒這樣作為逆黨骨幹被殺的人,她的墓志銘照樣是通篇褒美,『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檟,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對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殺之事,也同樣要美化成:『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遽冒鈷鋒,亡身於倉卒之際。龜龍八卦,與紅顏而並銷;金石五聲,隨而白骨俱葬。』而無一貶抑之辭。
上官婉兒:

而再對照洪承疇的墓志銘,『我朝平定錦州、松山等處,破明兵十三萬時獲爾,蒙太宗皇帝寬恩撫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爾圖報豢養之恩,督理綠旗官兵』『旋畀爾經略五省,隨滿洲大兵,進取雲貴』這些詞句,足可見滿清朝廷根本就一直看不起洪承疇這廝,到他死後利用價值徹底消失,便連皮裡陽秋的面上功夫都不屑做瞭。這種話堂而皇之寫在禦賜墓志銘裡,分明就是在狠狠抽他的臉,鞭他的屍。
百年後乾隆帝弘歷,禦批『雖皆臣事興朝,究有虧於大節,洪承疇在明代身膺閫寄,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為之諱』,將洪承疇打入“貳臣甲等”,『而待天下後世之公論』,其態度正是一脈相承。
滿清乾隆帝:弘歷

當年舉國唾罵洪承疇,連他自己母親和弟弟也不願與他同流合污,下瞭狠話,活著不許進傢門,死瞭不許進祖墳。而洪承疇卻冥頑不靈,寧可悖逆老母不進祖墳,也要一心一意對滿清忠心到底。他不是板上釘釘遺臭萬年的鐵桿漢奸,又是什麼?
洪承疇出賣的不隻是大明王朝,背叛的不隻是崇禎皇帝;他出賣的是整個華夏神州,背叛的是人之為人最起碼的良知和底線。隻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就算是滿清朝廷的官修國史裡,他洪某人也永遠隻是個不齒於人的走狗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