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要設立九大總督?九大總督分別管哪些地方?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清朝九大總督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不知道大傢對“總督”這一名詞的概念理解是怎樣的,在我看來,清代九大總督的設立其實同唐代中後期的節度使制度,還是頗有其異曲同工之妙的,雖然兩者根本上又有所不同,但從地方特性、自主權力等等因素來看,總督制度的設立相對於節度使來說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不僅僅體現瞭清代地方制度的先進性,更加體現瞭清代在如何協調“中央與地方權力”之上的巧妙性。

清代對於統轄一省或者數省之經濟、行政及軍事的長官統稱為“總督”,他們統領一方地方大權,自主性超過瞭清代之前中國歷代的地方官員。地方總督的官階為正二品,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他們可以在身兼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禦史的職位上,升遷為從一品。清代除瞭我們熟知的九大總督之外,還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職某項職能的官員,但從管理職能上便可充分證明,他們是肯定不能同九大總督相媲美的。

①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總督於九大總督中可以說是設置時間最晚的一大總督瞭,雖然它設立最晚,但其地位卻是同時期地方總督中最高的。東三省總督主要統轄清代的奉天(遼寧)、黑龍江和吉林三省,統轄范圍可以說是足夠遼闊的瞭。東三省總督初設於公元1907年,前身是盛京將軍。趙爾巽是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在編撰《清史稿》的過程中不幸於1927年去世。

②直隸總督
因為東三省的所處范圍位於滿清發源地,也就是滿人所稱的“龍興之地”,因故東三省總督地位高於其他八位封疆大吏。但如果論起權勢滔天者,那就非直隸總督莫屬瞭。直隸總督所轄范圍雖為直隸(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一省,但其范圍之內卻下轄京畿之地,因故重要性可見一斑。張鎮芳是最後一任直隸總督,他曾先後支持過袁世凱復辟、張勛復辟等,因復辟失敗被抓,1918 年被無罪釋放。
③兩江總督
如果論起錢財最為雄厚者,那便當屬兩江總督這個肥水差事瞭。兩江總督總管清代江西、江南(江蘇、安徽和上海)兩省,古來“蘇湖熟,天下足”,兩江流域歷來為魚米之鄉、經濟富庶之地,是古代的賦稅重地。張勛是最後一任兩江總督,因復辟失敗逃亡天津,死於1923年。

④陜甘總督
如果論起所轄范圍的最大,那麼陜甘總督便當仁不讓。陜甘總督最早初轄陜西、甘肅兩省,但自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新疆於公元1884年建省以來,陜甘總督的所轄范圍便急劇擴大,成為瞭清代末期九大總督中管理地方面積最大的一個。升允是最後一任陜甘總督,在民族大義面前,作為守舊派的他毅然決然站到瞭維護封建統治的一邊。武昌起義後,升允誓死同革命派血戰到底,後期尋求復辟不得,1931年病逝天津。

⑤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的統轄范圍同樣也是經過變化的,閩浙總督府設在福州,初期主要管理福建、浙江兩聲,後期臺灣重歸故土後,便也收納為閩浙總督麾下。松壽是最後一任閩浙總督,他為國捐軀,成瞭維護大清統治的一代英靈。
⑥湖廣總督
雖為“湖廣總督”,但其所轄范圍隻有湖南、湖北兩省,大傢千萬不要顧名思義,因為湖南和湖北兩省在清代同屬湖廣省,因而稱為湖廣總督。瑞澄是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武昌起義正是由於他的無能統治而順利揭竿起義的。

⑦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主要負責廣東、廣西兩省的軍民政要,他的地位在明代初設以及清朝前中期都不予重要,但自清代邁入近代以來,受通商口岸的影響,兩廣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兩廣總督的地位也就隨之急劇上升。張鳴岐是最後一任兩廣總督,在清廷覆沒後,他先後參與復辟,後期投敵叛國,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便不幸自裁。
⑧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由來已晚,起初四川省不設總督,最早是由陜甘總督管轄,但自順治年間,停止陜甘總督兼轄四川,決定專設四川總督。康熙年間,四川總督更名為川湖總督,下轄四川和湖南、湖北兩省。為瞭軍事統轄,四川總督在乾隆年間重新定義,專轄四川一省。趙爾豐是最後一任四川總督,被戲稱為“四川屠戶”,但在政治上有別有卓見,頗具作為。武昌起義後,趙爾豐放棄交付政權,宣佈獨立。1911年,趙爾豐被尹昌衡處決於成都。

⑨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可以說是九大總督當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瞭。雲貴總督最早分別由雲南總督和貴州總督分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貴州總督兼任瞭雲南和貴州的職務。但在雍正年間,雲貴總督便開始瞭雲南、貴州兩省的政務。李經羲作為最後一任雲貴總督,同時也是李鴻章的親侄子,雲南講武堂是李經羲在任上幹得最為出色的一件政務。1925年,李經羲死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