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歷史上的於禁被低估?曹操帳前於禁為何深受曹操器重?

歷史上的於禁被低估?曹操帳前於禁為何深受曹操器重?

時間:2019-12-19 09:08:1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很多人都不瞭解於禁到底有多厲害,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歷史都低看瞭於禁,就是曹操帳下名將如雲,於禁在曹操集團那也是一顆閃耀的統領。於禁早些年跟隨鮑信,後鮑信陣亡,鮑信部將歸順曹操,於禁成為瞭曹操集團中最早的一批將領。在滅黃巾,討呂佈,征袁術的戰鬥中,奮勇當前,獨當一面。比如195年於禁受命曹操到濮陽討伐呂佈,於禁率兵連破呂佈兩寨,又率兵在須昌擊敗呂佈手下大將高雅。196年在攻打袁術的戰鬥中,連斬袁術四員大將。後來在197年就發生瞭人人皆知的,於禁屠殺青州兵一事,大概就是曹操宛城戰敗,夏侯惇手下萬餘青州兵造反,於禁未向曹操報告,擅自平叛,接著於禁又被冤告,但於禁臨危不亂,駐紮穩妥後,才面見曹操解釋來龍去脈。

這件事件之後於禁就受到瞭曹操的信任,於禁的冷酷剛毅也在軍中流傳開來。在官渡之戰中,於禁獨自領兵,焚燒連破袁紹三十馀屯,斬首數千,俘獲數千,又攻破袁紹重要要塞杜氏津,後來袁紹大軍增援,曹軍死傷眾多,士兵懼怕欲撤,《於禁傳》記載:“士卒多死傷,軍中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紹破”於禁以一己之力扭轉勝敗,官渡之戰是於禁軍事上的高潮。後來中原穩定瞭,於禁留在曹操身邊,為曹操多次平叛和維穩,其中在215年,於禁僅帶十多人就繳瞭朱靈的萬人軍事武裝,後來曹操封於禁為左將軍,軍銜僅次於前將軍夏侯惇,並賦予於禁在曹操時期中唯一的一個假節鉞之權。

後來關羽北伐襄樊,曹仁危機,此時曹操周圍軍銜高,受信任,綜合能力又強的統帥其實寥寥數人而已,比如夏侯淵已經陣亡,夏侯惇因眼盲無法出征,樂進已經病逝,而徐晃張遼等將軍銜太低,無統領大軍之資格,唯有於禁一人而已。到此,你是否能夠理解曹操為何要派於禁統領七軍去救樊城?你也說瞭七軍呀,是什麼概念,再說瞭於禁個人軍事素養還是不錯的。至於戰敗,並非演戲裡說的那樣,比如於禁嫉妒龐德,不聽建議,關羽設計放洪水。真實歷史中是遭遇瞭不可抗力因素,天災。“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魏書》“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司馬懿“於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蔣濟隻能說於禁太倒黴瞭,並且補充一點,於禁所率七軍,是各地集結而來的,根據多個人物傳記記載和時間節點得出結論,被水淹之時,僅有於禁部、朱靈部(已被於禁收編)和馮楷(本來就駐荊州)集結完畢,其他四路還都在路上,所以於禁此時軍力並不充足,另外龐德不是於禁的先鋒,龐德一直都在樊城,是曹仁的部下,恰巧曹仁派龐德接應於禁,不知道見沒見到面,龐德也遭遇瞭洪水,被淹瞭。

唯一遺憾的是,於禁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投降關羽瞭,成為瞭歷史之謎,這也是於禁口碑不佳和低估於禁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於禁的軍事能力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沒有晚年戰敗,於禁也是常勝將軍,曹魏名將。曹操說的看錯是“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這個意思,是沒有想到於禁會投降,而不是懷疑於禁的軍事能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