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1歲的女兒怎麼死的?史料都不敢記載
你真的瞭解武則天嗎?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武則天,為瞭權勢地位,她竭力廢黜、打壓幾個兒子,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她的大女兒,就是歷史上的安定公主,死因與她有著很大的關系。《舊唐書》中隻提及到瞭小公主突然暴斃,但是在宋朝成書的《舊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都對此事做瞭詳細的記載,說這個公主是為武則天所殺,今天我們也來分析一下這個事情。

一、當時,還是武昭儀的她二度回宮獨得恩寵,之後懷孕生下一女,李治對她們母女格外看重,空閑之時便會前去探望。就連當時的皇後王氏也會滿心憐愛前去逗弄小公主,可是有一次,在王皇後走後,武則天便心生一計,她將宮女等都支出去之後,狠心將女兒掐死,又為其將被子蓋好,裝作睡著的樣子。等到皇帝前來探望,她假裝笑臉相迎,可是等到皇帝看女兒時,公主早已沒有瞭生命跡象。
皇帝大怒,直接問下人,這是怎麼回事?宮女們隻能瑟瑟發抖說:皇後才剛剛走。皇帝當即大喊:皇後真狠,殺瞭我的女兒!武則天見得逞後,便也開始大哭,邊哭還邊訴說皇後之前的罪狀。就此,皇帝有瞭廢掉王氏,改立武則天為後的心思,眾大臣皆反對,但最後武則天還是成為瞭皇後,而為此喪生的公主已然淪為瞭犧牲品。
二、或許有人覺得母性光輝是天生的,所以認為這段歷史是假的,但《資治通鑒》是我們如今公認的正史材料,作者歐陽修和司馬光也赫赫有名,因此可以說,這個史料的可信度很高。
三、除瞭這段史料記載作證之外,還可從武則天後來的一系列行為中可獲得寫蛛絲馬跡。比如說,在女兒去世10年後,她忽然給女兒追賜瞭謚號“思”,“思”有思念、追憶的意思,但在古代,更多是指“悔過”之意。得到賜謚號的人,大都是生前犯錯,死後需要悔過的人,但武則天女兒當時還不到1歲,一個襁褓之嬰兒怎麼會犯錯呢?
由此可以說,需要悔思的不是幼小的公主,而是武則天本人。所以,在武則天這裡,“思”雖然也有思念、追憶女兒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思過,她在懺悔自己,曾經一念之差,因為貪圖權勢功利,而狠心將女兒殺掉。除瞭給予女兒這個謚號之外,她和皇帝還於公元664年,將女兒追封為安定公主,以親王喪儀安葬在崇敬寺,甚至還有帝王待遇。
在公主的葬禮上,他們特意安排瞭鼓吹,鼓吹在如今很常見,但是在古代這種級別很是難得,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就唐朝而言,在安定公主之前,也隻有立下赫赫戰功的平陽公主曾有此待遇。而安定公主,一共還活瞭不到1歲,自然生前不可能立下大功,所以這是武則天,一邊用來安慰自己,一邊告慰女兒的在天之靈。
四、武則天還有一獨特之處,她對後來唯一在世的小女兒很寵愛,大大超越瞭對幾個兒子,兒子雖然對她帝位有威脅,但卻一個也不敢與她抗衡。而女兒太平公主,因為有她的寵愛和放任,曾也一度權傾朝野,妄想當下一代女皇,武則天對此十分熟知,盡管她不可能傳位給女兒,但也沒有阻止女兒的放肆。所以她基本是將對大女兒的愧疚都轉移到對小女兒的寵愛上瞭。

五、再來說王皇後。其一、她沒有作案動機,如若她殺的是位皇子,還可以理解,公主對她沒有威脅,她根本沒必要。其二,如若要殺,也不可能如此明目張膽,所有人都知道她去看望公主,緊接著她就動手?好歹是經歷瞭後宮的勾心鬥角,她不會蠢到如此地步。其三,即便退一萬步說,是她殺瞭公主,也因此被廢,這時她既無權勢也沒有背景,再加上武則天稱帝,為何史料仍舊不記載她的惡行?隻能說明,此事沒有真實發生。
綜上所述,很多史學傢都認為,武則天殺女幾乎是肯定的,史料的可信度也很高,由此可見,歷史雖然是神秘的,但也終究是有跡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