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何會有傳言說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瞭福康安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一、福康安在宮中長大
福康安從小受到乾隆的喜愛,被接進宮中撫養,得到乾隆的教導。長大以後,被授予三等侍衛,在乾清門行走。此後一年升一級,很快就成為一等侍衛,並任戶部右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
出於這個原因,所以外界不少人認為,福康安一定是乾隆的私生子,不然的話,乾隆沒必要將他接進宮中,親自教導。而且以福康安升職速度來看,必定也是受到乾隆特別關照,如此說來,此事倒像是真的。
不過從小被接進宮撫養的,並不止福康安一人。他的弟弟福長安,也是在宮中長大的,並且同樣深得乾隆重用。這樣說來的話,難道福長安也是乾隆的私生子?很明顯,乾隆將他們接進宮培養,完全是出於對富察傢的恩寵,以及對兩個孩子的喜愛。

二、福康安沒娶宗室之女
傅恒一共有四個兒子,除瞭福康安以外,其餘兒子皆娶瞭清朝宗室之女,其中次子福隆安,更是娶瞭乾隆的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傅恒曾經也向乾隆請求,希望為福康安尋一位宗室之女,可是被乾隆否決瞭。
在古代,近親結婚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有時候皇室為瞭鞏固權力,甚至會更加贊同近親聯姻,來個親上加親。然而乾隆不準福康安娶公主,正是因為他是乾隆的兒子,乾隆不能讓他娶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
其實這一說法也站不住腳,乾隆之所以沒有同意這門親事,是因為他有瞭更好的人選。史書記載,福康安的原配夫人,是總督明公山之女,性格爽直,遇事多果斷。她嫁給福康安以後,在很多方面都替丈夫排憂解難。
當初安南國王歸降清朝,乾隆希望他能親自到京城來請罪,可是安南國王害怕大清法律,不敢親自前往,福康安夾在中間很是為難。後來還是他的夫人獻出一計,讓安南國王相信,自己來京後沒有性命之憂,這件事才解決。
福康安去世後,他的夫人仍然持傢數十年,史書記載她:“以嚴厲稱,閨門整肅,人爭慕之。”可見乾隆沒有讓他娶宗室之女,是因為有個更合適他的人,並非因為福康安是他的私生子。

三、福康安榮寵過盛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福康安確實繼承瞭父親的才能,為清朝多次立下戰功,成為乾隆最信任的人。乾隆六十年,朝廷派福康安、和琳去鎮壓平隴的起義軍,在福康安與和琳的合力下,起義軍首領和將軍接連被俘獲。
捷報傳到京師以後,乾隆便破格封福康安為貝子。別看貝子的爵位不算特別高,可福康安卻是第一個在活著的時候,就被封爵的異姓臣子。要知道,當時同樣立下功勞的,還有和珅的弟弟和琳,可和琳的一等公爵,都是在死後才追贈的。
在被封為貝子的一年後,福康安就病逝瞭,乾隆悲痛萬分,追封其為嘉勇郡王,特許配享太廟,爵位世襲罔替。由此可見,乾隆真的對福康安太過寵愛,就連嘉慶都看不下去。嘉慶掌權後,便將福康安的兒子,由世襲貝勒降為貝子。
由於這個原因,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一說,仿佛又添瞭實錘。其實這也不能證明,福康安就是乾隆的兒子,因為不僅是福安康,傅恒的所有兒子,都得到乾隆一生的重用。福康安之所以榮寵過盛,一是出於他為名門之後,有父親與姑姑加持,二是他本人十分優秀,得到乾隆的肯定。
眾所周知,乾隆晚年時期,活著的兒子所剩無幾,剩下的也並不十分優秀,他要選個繼承人都很困難。因此在見到優秀的福康安時,就會有一種惜才的感覺,破格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四、野史及影視劇的福康安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這一說,是源於哪裡呢?在一些野史中,的確存在這一說法,但是之所以被傳得沸沸揚揚,還是源於影視劇的傳播。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就將陳傢洛寫成乾隆的兄弟,福康安寫成乾隆的私生子。
後來《書劍恩仇錄》也被翻拍為多部影視劇,經過劇情的傳播,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一說,就漸漸傳入千傢萬戶,也就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是一個事實。
不過這隻是杜撰的而已,歷史上福康安,確確實實是傅恒的兒子,與乾隆沒有關系,更沒有一個長相酷似自己的親叔叔陳傢洛。而乾隆之所以重用福康安,完全是出於對富察傢的信任,以及對其本人能力的看重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