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生前經歷瞭什麼?死後為何受萬人祭拜?
很多人都不瞭解西施,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她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落裡,因為傢裡住在村子的西邊,原名又叫施夷光,所以人們都叫她西施。她本身的傢境貧寒,父親是個砍柴的,母親是是給別人洗衣服的,因為她自小就隨著母親一起在河邊浣紗,所以後人也會用浣紗來指代她。

她自小就長相過人,長大之後容色越發動人,不僅是容貌上的過人,就連一舉一動都透著別樣的風流。就連生病之時的病態之舉也因為太過美麗被人爭相模仿。她的美麗我們沒有見過,但是在古代四大美人中,她居於榜首,僅憑一人之力,就使得吳國四分五裂,由此可見她的美麗。
我們一提起美人多想到禍國殃民,而且會想到女色誤國,一般歷史上很多亡國的過錯都會怪罪給女人,但是盡管她憑借自己的美色顛覆瞭吳國,後世卻很少有人把她和妹喜,褒姒,妲己論為一談。不知道這該說是她的幸運還是其他三個美人的不幸。
當時吳國攻打越國,兩軍交戰,越軍不敵,使得越王被困,由於自身實力確實太弱,所以越王就在自己謀臣范蠡的建議下,選擇求和。期間為瞭保命,越王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還有謀臣一起在吳宮中當瞭三年的奴隸。
三年後,由於吳王夫差的自大,亦或者他被勾踐和范蠡的這種君臣之交所感動,所以就放瞭越王回國。而越王這邊始終忘不掉為奴的屈辱,所以他開始想辦法報復回去。
越王是一個非常會審時度勢的人,所以他一邊暗暗蟄伏,等待自身實力的慢慢壯大,而另一方面,三年的為奴生涯也讓他瞭解到吳王的一些性格缺陷,他清楚吳王這人自大並且鐘愛美色,於是就派范蠡去越國境內找尋美麗的女子。

范蠡用自己的腳切實地丈量瞭越國的每一塊土地,尋找著每一個容貌過人的女子,而容貌驚為天人的西施自然入瞭范蠡的眼,他將這塊璞玉帶回瞭宮裡,教授她各種取悅男人該會的技巧,歌舞、體態、禮儀等等,雖然過程辛苦,但是也慢慢堅持瞭下來,終於這塊璞玉變成瞭一塊完美的作品。
越王對范蠡親自挑選雕刻的作品也表示非常滿意,所以她也就被送到瞭吳王的面前,吳王對這個有著美麗容貌,婀娜體態並且舉止動人的女子一見便不可自拔。為瞭取悅眼前的美人,他令人修葺宮殿,在她開口之前就把最好的一切都捧上前去,像及瞭昏庸無道的皇帝。
後來夫差慢慢地荒廢瞭朝政,成為瞭一個困於美色,耽於情愛的普通男人,也使一直等待時機的越國開始有瞭下手的機會。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瞭,吳國滅瞭,夫差死瞭,越王成為瞭最後的勝利者,而那個美麗的女子去瞭何方卻無人知曉。有人說范蠡帶走瞭她,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但是並不是她,也有人說她在那場博弈裡愛上瞭夫差,所以也隨他一起去瞭。
除瞭她的去向是個謎團之外,關於她的故裡在何處,也一直有許多的爭議,大多數人都以為西施是諸暨人,但是如果深究下去,會發現西施真正的傢鄉是在今天的蕭山。
後人感嘆西施的氣節,在她的傢鄉為她修建瞭“西施殿”,很多文人也多次在自己的作品裡感嘆西施的無私。慢慢的,西施殿發展成為越來越多的西子祠。在經過一系列荒廢還有修繕後,西子祠也慢慢成為一個景點。
在景點附近,有一處叫做浣紗溪,據說當時西施被送往吳國的途中,路過自己的傢鄉,路過這個陪自己長大的河溪,忍不住悲痛之情,而范蠡也清楚她即將離開傢鄉,將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傢孤軍奮戰的悲傷和不安,所以就讓人安排下去,在這裡停留瞭一個晚上。而當時正逢盛夏,南方空氣濕熱,西施在這處溪水裡進行瞭沐浴,所以後來人們就說這處是“浴美施”
西施故裡現在還十分美麗,這裡山峰疊立,樹木鬱蔥,再加上美麗的溪水環繞,十分動人。而且山上還有一種特別的紅粉石,拿手輕摸,會沾染一手的紅粉。佳人已逝,但是美景猶在,當年西施舍小身為傢國的情懷猶在。

很多人都希望當時的西施是隨著范蠡一起離開的,因為這樣美麗而高尚的女子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時代成就瞭西施的高尚,但是時代也給瞭這個美麗女子太多的無奈,美麗是種天賦,但是有時候又像是一場罪過,不論如何,希望來世的西施能夠自由的去追求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