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如果沒有死的話會怎麼樣 秦朝還會不會滅亡
對蒙恬不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蒙恬想來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戰國末期到秦朝時期,秦國的一員大將,秦始皇征戰六國,蒙恬也在其中。然而最終,秦始皇駕崩之後,我們也都知道,趙高秘不發喪,改瞭秦始皇的遺詔,斷送瞭大秦帝國數百年的基業。蒙恬也最終是被趙高害死,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蒙恬堅決反抗,沒有被趙高得逞,秦國還會不會這麼早就滅亡呢?

成龍的穿越電影《神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裡面金喜善和穿越回秦朝化身蒙毅將軍的考古學傢成龍,經歷瞭一場曠世情緣。如今再看這部劇,滿滿的童年回憶啊。那麼他的歷史原型是誰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瞭六國,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雖然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若無蒙恬、王翦等人的輔佐,也未必能夠那麼快統一全國。其中的蒙恬,是秦始皇最為信任的戰將,甚至要高於對王翦的寵信。
蒙恬,戰國末秦朝初秦國著名將領,齊國人,今山東省蒙陰縣,蒙恬出生於一個軍旅世傢,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威震北方,捍衛祖國領土,讓匈奴懼怕。
在秦始皇執政期間,蒙恬可以說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將領,蒙恬和弟弟蒙毅常伴秦始皇左右,為他立下瞭汗馬功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蒙恬在外抗擊匈奴十幾年,令當時的蒙傢軍威震匈奴,朝中上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甚至大宦官趙高對其都懼怕,正因為趙高的懼怕,最後在秦始皇死後,趙高捏造旨意,把蒙恬和扶蘇害死瞭,也加速瞭秦朝的滅亡。

忠信大臣,第一猛將
忠信大臣是歷史上對蒙恬的評價,忠信是他的做人的準則,蒙恬在外擔當軍事重任,被始皇帝寄予厚望,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恬,因此他又被譽為忠信大臣。蒙恬出生年月不詳,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傢。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傢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蒙恬名門之後,三代在秦為將。蒙恬和其弟弟蒙毅都曾經向李斯學習典獄之學,還曾做過一段時間的獄官。
但他很快就放棄瞭理論上的東西,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則繼續學習典獄,後來則成為始皇最為信任的上卿,協助李斯完成瞭著名的《大秦律》。兄弟倆一文一武,稱的上是大秦雙璧,一個處理內政,一個負責軍事,被時人稱為是”大秦雙壁“。祖父蒙驁是戰國名將,在他指揮下的秦軍不斷攻城略地,三晉喪膽。蒙恬的父親蒙武也是秦國的一名優秀將領,曾經為秦軍主帥平定過上楚、越之地。
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公元前318年,匈奴這個名字頻繁地出現在史書上,也就在這一年,匈奴這一名稱在我國史書上首次出現。秦國雖然在這個時候統一六國,但是仍舊不敢小看匈奴的力量,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忙於兼並,疏於對北方的管理,也就給瞭匈奴可乘之機,北方遊牧民族在河套地區為據點,不斷南犯,直接威脅瞭北方甚至是秦朝的穩定。

統一之後,秦國最大問題就是匈奴問題,為瞭解決匈奴問題,秦始皇出於信任,找到瞭蒙恬,並任命蒙恬為大將軍,蒙恬雖然在六國被秦國兼並的過程中,戰績不是特別突出,但是他的卻擁有瞭足夠多的戰爭經驗,而取得瞭秦始皇的信任和認可。就在匈奴愈來愈肆意的時候,大將軍蒙恬便被委任為將軍,進攻匈奴。
漢朝反擊匈奴打瞭20年,通過傾國之力的漠北會戰才解除瞭匈奴的威脅。而秦國隻經此一戰,就將匈奴重創。當然兩者也不可同等而論,秦時的匈奴控制區域隻有漢朝時三分之一大,實力也比伊稚邪時代弱小得多。另一個取勝匈奴的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個人軍事指揮才能。從蒙恬個人角度來說,他出生在將門,從小就受到瞭忠君愛國思想的濃厚熏陶。再加上他祖父、父親都是秦國將軍,為國效忠和帶兵打仗是傢常便飯。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傢的安危緊緊的綁在瞭一起。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戰,這樣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他在駐守邊防的時候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並專門針對匈奴研究出瞭對付他們的戰術方法。這些都為他一戰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奠定瞭很好的基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巡遊的途中,趙高就和丞相李斯篡改瞭遺詔,立胡亥為皇帝,還下旨讓公子扶蘇和蒙恬自殺。
因為太過於忠心,雖然也懷疑過詔書有問題,但公子扶蘇立馬自殺瞭。而蒙恬剛開始不知道為何自己會被秦始皇賜死,思考瞭一會,他終於為自己找瞭一個自殺的借口,即“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裡,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他居然覺得是因為修築長城的時候挖斷瞭龍脈,然後被秦始皇賜死,於是就自殺瞭。
假如蒙恬不死,項羽未必就能破的瞭大秦軍隊,蒙恬和項羽兩大戰神如果進行對戰,勝負未可知,天下也未可知。但歷史沒有假設,蒙恬的死因為太過於忠臣,讓人惋惜的同時,也十分地敬佩。

毛筆發明者
蒙恬可以說是當時秦國最勇猛的將領,但是蒙恬在歷史最著名不是他的勇猛,而是蒙恬對毛筆的改良,有人說毛筆是蒙恬發明的,卻大大的錯誤,蒙恬由於常年在外征戰,由於當時的書信都是用刀刻寫的,和秦始皇湊報軍情非常不方便,一方便是慢,還有就是刻寫麻煩,蒙恬便從士兵的武器上,抓下一個紅纓,順手綁在竹竿上,蘸上顏色,寫在佈上,這樣不僅快,還簡單明瞭,所以很多人認為蒙恬是毛筆建造的祖師爺。
但是後來發現,有人認為在蒙恬之前就有瞭毛筆之說,在距今秦朝之前出土的彩陶上,就有許多圖案,所以有人認為是用毛筆,勾畫出來的,並且在戰國時期的墓穴中,出土瞭一個毛筆,是用動物的毛制成的,據說是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毛筆,要比蒙恬發明的毛筆要早上很多年,但是蒙恬改造的毛筆,卻影響瞭人們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