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商鞅變法中的奇葩規定 為什麼會禁止父子兄弟同住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商鞅變法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商鞅變法歷經兩個階段,在第二階段的變法裡,有一條比較奇特的規定:禁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為什麼商鞅會出臺這麼一條法令,這條法令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大戶變小戶,查隱匿戶口,增加賦稅
秦國的大戶中人比較多,更容易集中財力,出現很多隱匿戶口,逃稅、逃兵役現象嚴重,也有足夠的財力賄賂底層的官員。分小戶則可以使隱匿戶口的情況減弱不少,也有利於發揮小傢庭的積極能動性,雖然在分小戶的過程中有很多反對意見,時間一長,小戶的積極性顯露出來。人口增加、戶數增加,國傢可以多得更多稅賦。

第二、為瞭整風易俗
商鞅評價自己禁止父子兄弟同住的法令時,說道:“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社會寡婦有情人是一種正常現象,許多婦人丈夫死後,公然與其他人私通,以致生下孩子。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宣太後喪夫後和義渠王生下二子,不過那時已是商鞅變法多年後瞭。拋開宮廷,在父子兄弟分居法令實施後,秦國民間這樣的行為已經逐漸衰落瞭。商鞅強調一夫一妻制度和女性“貞操”問題,但並沒有對婦女改嫁進行禁止,可見這隻是為瞭鞏固社會穩定之舉。

第三,小戶制度增加勞役和征兵的數量
秦國人17歲的男丁一般都要參加固定的勞役時間,秦國采取的征兵制度,每一個男丁一生要服役四年半的時間,勞役和兵力的增加鞏固瞭秦國的軍事力量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根本所在。

第四、加強社會統治
秦國父子兄弟居住一室,一個傢庭就是一個宗族的基礎單位,父子兄弟居住在一起就會十分團結,那麼整個宗族就天然具有團結排外的特點。規定父子兄弟分開居住,就能夠將一個大傢庭拆分為一個個的小傢庭,分開之後宗族之間的內部團結性就沒有那麼強大瞭,那麼秦國就更加容易對整個國傢進行統治,民眾之間無法形成團結穩固的宗族力量,宗族力量就無法對秦國政權和社會的穩定產生威脅。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商鞅規定父子兄弟不得居住一室,這對於秦國社會的改良,加強統治,擴大賦稅收入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這個規定乍一看似乎有些奇怪,卻是衛鞅對秦國社會深入瞭解後采取的聰明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