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魏征被李世民砸瞭墓碑,背後原因是什麼?

魏征被李世民砸瞭墓碑,背後原因是什麼?

時間:2019-12-25 08:40: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我是小編,說起魏征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歷史上有很多生前權傾朝野的重臣在死後遭遇瞭清算,比如漢朝時期的霍光,漢宣帝等霍光去世後,用雷霆手段收拾瞭霍傢,再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時期的張居正。張居正生前那是真正的隻手遮天,身為宰輔,他雷厲風行的實行改革,他鐵面無私,即便是皇帝和太後的面子,他也不會給,該怎麼辦事就怎麼辦事,而張居正同時還是萬歷皇帝的老師。

張居正在教育萬歷皇帝這件事上從來都是嚴格的,沒有溫情的。也因此,萬歷皇帝對這個老師有敬又怕,但同時也知道張居正在做對帝國有利的事情,所有萬歷皇帝再怎麼想反抗也忍瞭下去。但是後來張居正死瞭,針對他的清算就開始瞭,張居正的改革惹到瞭很多的官員,因此他死後,反對他的聲音此起彼伏,萬歷皇帝這才發現這個老師對所有的人包括皇帝都是鐵面無私的,唯獨在自我享受這件事上,張居正也不可避免的認為自己有功而和所有的人都不一樣。

到瞭清算的時候,萬歷皇帝才見識到瞭張居正的另一面,因此作為一個皇帝,萬歷皇帝格外的恨張居正,他那麼信任張居正,而張居正破壞瞭這種信任,他過去有多敬重、害怕張居正,後來就有多恨張居正,這樣的感情是很復雜的,也難為萬歷皇帝瞭。

說到君臣之間的這種復雜關系,唐朝時期也有一對君臣的關系比較復雜,即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當然,魏征不是張居正,李世民也不是萬歷皇帝,李世民是一名意志堅定的政治傢,他會控制局勢的發展而不會被朝臣所控制。

說起來,魏征生前死後,所受到的待遇也是有天差地別的,在他病重之際,李世民那叫一個傷心,數次親臨魏傢看望魏征,還帶著太子、公主到魏傢,親自定下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魏征去世後,李世民廢朝五日,而魏征下葬的時候,“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出郊外。帝親制碑文,並為書石。”

然後不過才幾個月,李世民就將魏征的墓碑給撲倒瞭,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李世民懷疑魏征阿黨,其二就是魏征想青史留名,第二個無可厚非,而第一個隻是李世民的猜忌,沒有證據,但無論如何,在李世民,看來,魏征就是犯瞭大錯。

關於阿黨這件事,其實早在貞觀元年,就有官員舉報魏征阿黨,當時李世民讓禦史大夫溫彥博去查,但是並沒有查到什麼,後來魏征對李世民說:''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這件事就這麼不瞭瞭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李世民對於魏征就是全然信任的,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對官員的結黨營私沒有反應,隻是會有權衡而已。

而魏征去世後,因為發生瞭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案,而侯君集和杜正倫都牽扯其中,更巧的是,這兩個人都是魏征推薦給李世民的宰相人選,魏征一死,很多不喜歡他的官員自然不會放過這一點,再次在李世民面前提魏征結黨營私的事情,李世民自然是很生氣的。

緊接著,李世民又知道瞭一件事,魏征素來是最喜歡進諫的,前後進諫瞭不下二百次,當然每一次的進諫都是為瞭國傢社稷,所以李世民有時候氣得不行也拿魏征沒有辦法,在進諫這件事上,魏征寸步不讓,這本來是一件好事,魏征算是成就瞭李世民的賢明。

然而,李世民卻被告知一件事,即魏征將自己每一次的進諫經過以及進諫的內容往復都記載瞭下來拿給褚遂良看,褚遂良是誰呢?他當時是起居郎,是史官,魏征的目的就不言而喻瞭,即想要青史留名,這和魏征在朝堂上大公無私的形象形成瞭一定的反差,李世民覺得自己被魏征欺騙瞭,魏征辜負瞭他的信任。

這兩件事讓李世民很生氣,皇帝生氣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李世民直接將魏征的墓碑給撲倒瞭,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也停瞭。但李世民也覺得對一個已經死瞭的重臣這樣做實在不太好,於是後來在親征高句麗回來之後,又為魏征重新立瞭碑,那就是兩年之後的事情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