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陸九淵是什麼人?陸九淵為何要質疑孔子的思想?

陸九淵是什麼人?陸九淵為何要質疑孔子的思想?

時間:2019-12-25 14:06: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陸九淵是什麼人?下面小編為大傢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天、地、君、親、師"一直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祭祀對象和價值觀念。它指的是,我們要以大自然、君主、親人、師長為尊敬的對象,這也是儒教重要的理念之一。

古代社會,人們嚴格按照這一等級制度生活。這在維護瞭社會穩定和諧的同時,也束縛瞭民眾的思想,導致自我意識被削弱和壓抑,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心學"的誕生。

開端於北宋,興起於南宋,鼎盛於明朝的心學,在舊有儒傢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瞭萬事萬物來源於本心的觀點,這與西方的主觀唯心主義不謀而合。得益於心學的發展,許多接觸它的人開始重視自我,強調本心的巨大作用。

在心學產生的初期,陸九淵成為瞭其開山之祖,而充分相信內心力量能夠影響外在。

紹興九年(1139),陸九淵出生於撫州金溪,也就是今江西省金溪縣一帶。陸九淵所在地,是一個規模龐大。人口眾多的大傢族,其先祖陸希聲在唐昭宗時曾擔任宰相,所以留下瞭豐厚的產業。

到瞭陸九淵這一代,陸傢已經成為瞭幾乎人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連皇帝都稱贊其風氣的名族。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給瞭年幼的陸九淵極大的影響。

三四歲時,陸九淵便曾經“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

能夠在小小年紀便問出這樣的問題,還能為瞭弄清問題而廢寢忘食鉆研,陸九淵的不凡可見一斑。

長大一些後,陸九淵更是展現出瞭和年齡不匹配的成熟,史載:"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後來陸九淵接觸儒傢經典《論語》,而“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這是千年來都沒有孩童能做到的。

一天,陸九淵讀書讀到"宇宙"二字,當時書上給出的解釋是"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陸九淵想瞭一會兒,突然頓悟般說道:"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他將自己和宇宙聯結為一個整體,從而產生瞭宇宙和內心相同,甚至相等的想法。

乾道八年(1172年),陸九淵高中進士,很快被派到隆興府靖安、建寧府崇安等地任職,數年後,他又因出眾的學識被調到瞭國子監教學。在中央任職期間,陸九淵開始著手實現從小就有的夙願——討伐金國,為靖康之恥復仇。於是,他"訪知勇士,與議恢復大略。"準備洗刷當年的恥辱,光復大宋的江山。

為瞭實現這一目標,陸九淵打瞭充分的理論基礎,他提出五大觀點道:"一論仇恥未復,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當時的皇帝宋孝宗聽說後十分欣慰,準備將其封為監丞,但言官王信卻提出瞭反對意見,使得陸九淵被改派到瞭臺州崇道觀。

在道觀裡,陸九淵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失望之下他辭官回鄉。他在江西創辦瞭著名的象山書院,並在那裡講解自己的心學思想。因為觀點新穎、論證有道,不管是平民還是學者都慕名前往,與其切磋交流,以至於到瞭"學者輻輳,每開講席,戶外屨滿,耆老扶杖觀聽"的地步,象山書院也因此名聲大振。

紹熙二年(1191),孝宗禪位於宋光宗,而在光宗之世,陸九淵又得到瞭出仕的機會,他被封荊門軍知軍,管理當地軍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陸九淵在荊門軍的治理可以用成功來形容,在司法方面,他"民有訴者,無早暮皆得造於庭……即為酌情決之,而多所勸釋……申嚴保伍之法,盜賊或發,擒之不逸一人,群盜屏息。"

在經濟、軍備等方面,他"罷關市吏譏察而減民稅,商賈畢集,稅入日增……平時教軍伍射,郡民得與,中者均賞,薦其屬不限流品。" 就這樣,僅僅過瞭一年,荊門軍便"政行令修,民俗為變,諸司交薦。"連當時的丞相周必大都"嘗稱荊門之政,以為躬行之效。"

成為荊門軍人民所愛戴的父母官後不久,一天陸九淵突然對傢人說道:"吾將死矣",出門後,他又告訴同僚和下屬道:"某將告終。"

第二天,天上下起瞭鵝毛大雪,而陸九淵則隨之沐浴更衣,在堂中端坐。兩天後,陸九淵安靜離世,史載:"會葬者以千數。"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