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義渠,南平巴蜀,東破合縱,南取商於!是誰如此功勛卓越?
在歷史長河中,秦惠王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瞭,那麼大傢知道他有哪些功績嗎?
重連橫虎掃六國,震東方君臨天下。在那個明君迭起的年代裡,他絲毫不遜色於同時期的齊宣王、趙武靈王、燕昭王、楚懷王。文治武功是他的標簽,張儀司馬錯不過是他賬下的人物罷瞭。他是誰呢?曰:秦惠文王
為何一開始要用如此多的形容詞,來形容他呢?實在是他的光芒過於耀眼,他究竟有什麼作為呢?為何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呢?同時期的各國明君為何不能?
知人論世
秦惠文王趙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戰國時秦國國君,秦孝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兢兢業業。他是秦君中第一個稱王的人,當政期間,重用張儀連橫諸國,任用司馬錯南平巴蜀,公孫衍東占河西。

秦惠王劇照
他存,萬國朝拜功勛卓著。那時的秦國常備軍有百萬之巨,秦國軍事遠超以往的任何時期。秦惠王,又稱秦惠文王,我們暫且用前者來記述。在位期間,秦國的虎狼之師縱橫四野,北伐義渠,南平巴蜀,東破合縱,南取商於。那時秦國震三晉,辱強楚,可謂是威風八面。

戰國中期地圖
他亡,六國政敵彈冠相賀。這個讓三晉、楚國有著無限噩夢的締造者,終於去世。六國國君終於舒瞭一口氣。這位秦國擴張史上的佼佼者,為何一生都散發著灼人的光芒呢?同時期的齊宣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為何不能?
軍事上:四處出擊、鋒芒畢露
這一點與魏武侯、魏惠王有點像,但後者將魏國帶入到四戰之局面、結仇於諸侯,頻繁征戰而外交不施,使魏國攻守之勢異也。而秦國處於中原西部,威脅最大的,其實是好戰的西戎、義渠(匈奴的一支)。前者被秦穆公解決,後者秦惠王趁義渠國內亂,攻占置縣,以後秦國的威脅也隻有東方六國。

秦惠王更元十年(前316年)戰國地圖
總結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戰績:
(一)秦惠王六年,發動河西雕陰戰役,俘虜魏將龍賈,斬首八萬,四年後迫使魏惠王將上郡十五縣獻秦,河西之地從此歸秦;
(二)秦惠王更元七年,派庶長樗裡疾(秦孝公庶子,秦惠王之弟)修魚之戰大敗三晉聯軍,砍下八萬二千顆腦袋;
(三)秦惠王更元十年,派司馬錯與張儀滅巴蜀國;
(四)秦惠王更元十二年,秦韓岸門之戰,斬首萬人;
(五)秦惠王更元十四年,秦楚丹陽之戰,斬首八萬人;
註: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秦惠公(暫且這樣稱呼)稱王,改元為更元元年,因此有上述紀年方法。

戰國後期地圖
通過這些戰績我們可以看出,秦惠王絕非等閑之輩。在位二十七年,秦國東征西討,取得瞭如此輝煌戰績。而與之對應,鄰國一場像樣的勝仗都沒有。在被魏國打擊下,秦國隱忍瞭百年,突然間崛起於中原西部,令六國惶恐不已。
六國國君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期盼,秦惠王能早日歸天。但他們可能不會想到秦國給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商鞅之法猶行
雖然秦惠王一上臺,就五馬分屍瞭商鞅,但這也不過是平息老師公孫賈割鼻之痛與秦國元老對商鞅新法的不滿,維護秦國朝政的權宜之策罷瞭。“衛鞅雖死,新法猶存”,當繼位時隻有19歲的秦惠王能夠安穩地拿起權杖後,秦國商鞅之法,後續施行已勢不可擋,因此國力扶搖直上。

商鞅劇照
我們單說軍事,與此相關是商鞅變法之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這是一種論軍功大小,分配官爵、俸祿的制度。最低爵位為一級,標準是殺死敵人甲士(下層軍官)一個,而獎賞呢?有宅子一處、田一頃(約合99.1市畝)、仆人一個,是奴隸的廢除勞役,這種獎勵方式立竿見影。
當然領功之人,需拿一點敵人的盔甲,拿上敵人的頭顱作證。這會引發士兵的自我瘋搶,有自相殘殺之嫌,但是不可否認這種獎勵方式極大地增長瞭秦兵戰場殺敵的決心。

由此觀之,秦兵作戰,他們為的不僅僅是國傢的尊嚴與榮譽。他們為的是俸祿、糧食、爵位、地位的改變。雖然戰國各國都有軍制改革,但與秦國相比還是太弱。在當時的魏國,精銳之兵魏武卒的俸祿,還常被貪心的魏惠王克扣,軍力怎會提高?
秦國的軍功措施,使得戰場上的秦人,往往以命相抵,誓死拼戰,秦兵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有虎狼之師的美稱。荀子也曾言:“齊之技擊(會武功的),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荀子生活的年代正處於秦國的上升期,因此這句話說出瞭秦兵的威力,不可不信。

秦兵劇照
商鞅變法後,秦軍的戰鬥力直線上升。因此,秦惠王時秦國迎來擴張的高峰,六國再也難以抵擋兇悍的秦兵。後來的五次合縱伐秦,其實是懼怕秦國的無奈之舉罷瞭。單一國傢獨自抗衡秦國的日子結束瞭!魏國、楚國的霸主地位結束瞭!秦國的擴張時代開始瞭!!!
復看六國
當然匯聚張儀、公孫衍等六國人才、重用武臣也是秦惠王的又一傑作!而此時的趙武靈王忙著滅中山國、齊宣王忙著攻燕與對付越國。燕昭王剛剛繼位,雖建黃金臺求才,但國力衰弱,難堪大用。韓國呢?夾縫中的螞蚱。正在為“魏國淪落,我要當三晉老大”的道路上自我毀滅。

公元前290年戰國地圖
楚懷王呢?屢受張儀陰謀,斷交齊國接受秦國商於之地,未果發兵後被秦國打成瞭小醜,楚威王的基業正在慢慢被敗光。魏國呢?早已在魏惠王手中變成瞭小醜。六國的各自攻伐,給瞭秦國極大的發展機會。
於是,秦惠王果斷抓住機會,使秦國走上強國的快車道。這其中雖然有連橫傢張儀的功勞,但六國如此這般的“不正常”,無疑是給自己滅亡的通道上鋪路罷瞭!六國可悲!秦國之幸!
結語:秦惠王一生,是為秦之大統而生。他甄拔人才,唯才而用,虎狼之師南征北戰。秦穆公為百裡奚輔佐,秦惠王有張儀、公孫衍、魏章、司馬錯等天下英才。論才論能,他不敗於同時期任何國君,從這一點看六國失敗不是咎由自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