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遼國蕭太後,也是著名的女政治傢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蕭太後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蕭太後本名蕭綽,公元953年出生在遼國一個貴族傢庭,從小聰慧過人,有不服輸的精神,深得父親蕭思溫的寵愛。蕭思溫曾經輔助遼景宗耶律賢繼承皇位,得到遼景宗的重用,還把他的愛女蕭綽封為貴妃,僅僅過瞭兩個月,晉封皇後。
遼景宗從小體弱多病,時不時臥病在床,因此年紀尚輕的蕭綽發揮瞭自己的才能,輔助遼景宗處理政事。蕭綽從小跟在父親蕭思溫身邊,對政治有很深的認識,因此在輔助遼景宗時得心應手。隨著遼景宗的身體越發虛弱,他把政事全都交給蕭綽處理,甚至無需經過他的同意,蕭綽可以自行決斷。

在蕭綽的努力下,立國幾十年的遼國政治上瞭正軌,政局也穩定下來,不再發生各種流血政變。公元982年,遼景宗去世,由長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皇後蕭綽被尊為太後。
遼聖宗年幼,蕭太後臨朝稱制,她把遼國大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進行更為先進的改革,其中遼國的政治和社會是重點改革的方面。當時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還是基於奴隸制的遊牧民族國傢,蕭太後重用漢人大臣,引入中原先進的文化,把遼國從奴隸國傢強化為封建國傢,這是遼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蕭太後的勵精圖治下,遼國的國力急速壯大,她當政時期是遼國最繁榮富強的鼎盛時期。武則天開創瞭“貞觀遺風”,也是大唐盛世之一,但武則天是基於唐太宗、唐高宗的成果之下開創盛世的,而蕭太後,她一手把落後的契丹遼國改革成富強的封建國傢,所以文治相比之下,還是蕭太後技高一籌。
武功方面,蕭太後更是比武則天高一個檔次。遠在中原的宋太宗聽信群臣意見,認為遼國“子弱母壯,天下必亂”,發兵遼國,想趁機奪回燕雲十六州,但宋太宗低估瞭蕭太後的能力和遼國的軍事力量,宋軍多次進攻都被遼軍打敗。
遼國實現富強後,蕭太後為瞭擴張領土,稱霸中原,親自禦駕親征,率領遼軍攻打北宋,楊傢將抗遼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遼國與北宋一打就是十幾年,盡管遼國是勝多敗少,但始終無法徹底征服北宋,兩國都已疲憊不堪,北宋率先向遼國議和,蕭太後深感戰爭對國傢和百姓造成的苦難,終於同意議和。

公元1004年,遼國和北宋簽訂檀淵之盟,兩國從此和平共處,不過北宋要定期向遼國送去貢品,實質上是北宋向遼國稱臣納貢,向蕭太後俯首稱臣,這是蕭太後武功方面的成就,無疑比武則天更為卓越。
公元1006年,掌握遼國權力幾十年的蕭太後退居後宮,不再掌權,把權力移交長子遼聖宗,自己安享晚年。直到公元1009年,蕭太後在行宮病逝,終年56歲。遼聖宗上謚號“承天皇太後”。
遼國蕭太後,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比武則天卓越,她掌權期間,遼國發展到鼎盛時期,還迫使北宋向她俯首稱臣,絕對是古代最厲害的女政治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