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駐防將軍權力大不大?總督和將軍誰的權力更大?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清朝總督和將軍誰的權力更大?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駐防將軍屬於典型的“權高位低”,不要看它是一個一品大員,但權力真的並不大。品級在清朝實際上含金量非常的低,武將裡面的一品高官一抓一大把,像提督就是一個從一品,總兵正二品,官階就和總督一樣瞭。

但是比起權力來,提督和總兵肯定不如總督瞭。而西安將軍屬於清朝的駐防將軍,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駐軍司令,屬於武官。《清史稿》中記載駐防將軍的職責說:
掌鎮守險要,綏和軍民,均齊政刑,修舉武備。
說簡單點,在各自駐地的這些軍隊都要負責維護當地的軍事安全,防止有人造反暴動,要經常鍛煉士兵,不要荒廢武備,搞好軍民關系。遇到老百姓造反,駐防將軍要配合當地的知府、巡撫和總督鎮壓叛亂。
駐防將軍的權力並不大,他隻能管自己的軍隊,地方上的事務他是沒有權力插手的。它的性質就和我們今天駐紮在各省的警備區是一樣的,在權力上不會和地方產生瞭交集,別人管不瞭他,他也管不瞭別人。

但是一旦出現老百姓造反啊,暴動啊,駐防將軍就要和地方官員進行配合,聽從中央朝廷的調度和安排,在合適的時候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圍剿。雖然駐防將軍屬於一品大員,但是並沒有多大的權力。
當初年羹堯從一個沒有品級的撫遠大將軍被雍正降為一品杭州將軍,看起來他好像是升官瞭,位列一品大員之列。但是要知道,之前的撫遠大將軍可是屬於軍區總司令級別,連總督、巡撫都要聽從撫遠大將軍的調度和節制。
但是這個撫遠大將軍並不經常設置,隻有打仗的時候皇帝才會授予官員。當時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調任杭州將軍,看起來從一個沒有品階的官員升任為一品大員,但實際上屬於明升暗降,而這個舉動也是雍正當時要處理年羹堯的一個信號,屬於在剝奪年羹堯的兵權。
那總督雖然才是一個正二品,兼任兵部尚書的官銜才勉強成為從一品,但都還沒有駐防將軍地位高。但是總督屬於封疆大吏,一個人督管兩到三個省的地方事務,屬於文官中的頂級官員,權力中心的主要官員。
那他的權力肯定不是一個駐防將軍可以比較的,雖然總督也不是土皇帝,並不是說他可以完全掌管地方事務。這個總督實際上本質是一種監察官,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監察地方官員有沒有腐敗、違法亂紀的行為。

他主政期間幹的好不好,發佈的政令合不合適,這些都是受到總督的監管的,有點地方上的太上皇的意思。但它不是土皇帝,不能直接插手幹預地方政務,譬如巡撫如果和總督的關系不好,那巡撫完全可以不甩總督的帳。
典型的例子就是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兩人由於觀念不同,後來還差點撕破臉皮。曾國藩還打算彈劾沈葆楨,後來還是李鴻章從中調停才算瞭。事情起因就是曾國藩希望沈葆楨在軍費上給予自己支持。
畢竟那時候朝廷已經窮到開不出軍餉,都是讓總督們自己去籌軍費。但沈葆楨覺得仗已經打完瞭,沒有必要再繼續支持曾國藩軍費,不如把這些錢用來搞基礎建設,恢復江西生產,所以就沒有撥款給曾國藩。
由此可見總督並不是土皇帝,他管轄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受到他管控,所以才說一個總督連巡撫都指揮不動,這是有原因的。根本就在於總督的職責主要還是監督地方官員的行為,省內出現什麼大事情,或者政務上需要調和商量的,總督就要和地方官員一起策劃議論。

如果巡撫幹的不好,那總督是可以上奏彈劾。所以總督在推薦巡撫人選時,一般都會推薦和自己關系好的人,這樣一來,總督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權力,雙方隻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和朝廷分庭抗禮的架勢。
後來隨著晚清政治陷入崩潰,總督實際上已經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再加上朝廷要求他們募集鄉勇,自籌軍隊對付太平天國,所以像曾國藩、李鴻章從此就擁有瞭自己的私人武裝部隊。慈禧西逃期間,當時這些總督們一起密謀,如果慈禧和光緒遭遇不測的話,他們就把李鴻章推出來主持朝政。
但可惜的是慈禧命不該絕,這一計劃沒有成功。而慈禧在西逃時,這些總督們還策劃瞭東南互保協議,不聽從慈禧向西方列強開戰的命令,由此可見彼時的地方和朝廷已經分庭抗爭,慈禧的權力已經大打折扣。
她先是命令各省總督說:
此次之變,事機雜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亦不待智者而後知。……此都中近日情形也。大局安危,正難逆料。爾沿海沿江各督撫,惟當懍遵迭次諭旨,各盡其職守之所當為,相機審勢,竭力辦事,是為至要。

後來聽聞各省總督拒不奉詔,慈禧非常生氣,以嚴厲的口吻斥責各省總督說:
爾各督撫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爾各督撫勿再遲疑觀望,迅速籌兵籌餉,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該督撫是問
但到瞭後來,隨著東南互保已成事實,而且義和團在八國聯軍的攻擊下潰不成軍。慈禧意識到“惟各該督撫是問”已經不可能瞭,這個精明的老婆子隻好話鋒一轉說:
當京師擾亂之時,曾諭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時開釁。東南之所以明訂約章,極力保護者,悉由遵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
好像東南互保就是她的主意一樣,慈禧隻好通過變相稱贊李鴻章他們的方式為自己開脫瞭。可見清朝晚期的總督確實已經成為地方上的土皇帝。